第140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但是,吳氏的一番勸說,卻沒有能夠改變孫策的主意。於是,吳氏又說,乾脆舉家遷移,北上丹陽,住到舅舅吳景家去。在那兒,吳氏這邊,多了吳景的照顧。而遊歷在外的孫策呢,要回家也容易一些。孫策想了想,這才同意了。
……
孫策的舅舅擔任丹陽郡的太守,對於投奔而至的孫策一家,自然有足夠的能力給予照撫。可以,沒住幾天。孫策就發覺吳景跟陶謙不對付。陶謙是徐州州牧,吳景只是其下屬。下屬跟上司不對付,後果必將不妙。
孫策偷偷地告訴了母親原委,說丹陽這個地方絕不能長處。母親吳氏不置可否,只是一個勁兒地催促孫策出外遊歷。孫策說了半天,最後吳氏放出話來,自己願意搬個地方,但安頓好之後,孫策必須立即出外遊歷。孫策出於對母親安全的考慮,又同意了。
孫策讓黃蓋、韓當出外打探,最後在曲阿找到一處願意出讓的房舍。孫策即令黃蓋、韓當速辦。轉眼間,二人就辦好了不知道包括產權證在內沒有的買房子的雜事。隨即,孫策找了個藉口,辭別了吳景,舉家遷到曲阿。
說話算話,孫策應該出外遊歷去了。但是,上哪兒好呢?上美國,太遠了。而且這時代的人們還不知道那個地方呢。因此,像什麼益州、西涼的也不用說了。實際上,留給孫策的選擇並不多。由曲阿這個地方出發,北上。就是徐州。徐州牧陶謙與母舅吳景不和,因此徐州是去不得的,去了就只有一死。自高郵湖、洪澤湖這邊往西北方向,是揚州。揚州太守叫劉繇。因為地域相近的原因,孫策早就知道劉繇。一般的傳說,都說劉繇是個庸人,因而孫策也就沒把劉繇看作是英雄。西邊,溯長江而上,再溯漢江而上是劉表的荊州,太遠了。南邊,是蠻夷之地。東邊是茫茫大海。於是,經過仔細考慮之後,孫策決定投袁術。
……
這日,雷薄與張邈排開陣式。雷薄出陣罵道:“匹夫張邈,身為漢臣,卻行盜匪之事。搶我鄉縣,掠我村民,可有良知乎?”張邈立馬應道:“那是你鄉縣、是你村民乎?雷將軍是否想要造反,不顧漢室了啊?似爾這等無法無天之徒,早就應該自絕於天地,怎麼還有臉面苟活於人世呢?”
雷薄道:“張邈匹夫,休逞口舌之利。有種放馬一戰。”張邈道:“誰為我誅殺此賊?”旁邊一騎衝出:“末將願往。”便衝了上去。
雷薄喝道:“來將通名受死。”張邈那名將領答道:“某於糜是也。賊將,也說說你的姓名。呆會回去,功勞簿上,也好記上你的名字。”“聽好了,你爺爺乃雷薄是也。”說完,雷薄就驅馬衝了過去。
於糜打馬相迎。二人兵器相交,響聲清越。旋即分開,圈馬再來。如此往復。就大戰了百餘回合,未分勝敗。
這時,張邈陣中出來一騎。這人並沒有上去幫忙,而是驅馬跑到陣中的另一邊,向袁術軍喊道:“某樊能是也。對面袁軍,何人與我一戰?”雷薄這邊,就雷薄一名大將。因而樊能大叫數聲,無人答應。
於是,樊能就開始罵陣了。什麼膽小、什麼懦夫、什麼沒有三分三就不該上梁山,短時間之內,就把古今中外能夠用上的罵人詞語搞了個大全。兩名雷薄的貼身親衛情知單人不敵,打了個眼色,二人齊出,雙戰樊能。
張邈這下就得意了。雖然張邈兵少,但將多啊。當然,說兵少,是指的總兵力。現在這個戰場上張邈這邊有八千人,雷薄是一萬人,兵力是相當的。
張邈清楚地看見,雷薄與於糜相拼,一百回合是平手,再鬥下去,估計也是平手。但是。樊能這邊卻有效地打擊了雷薄計程車氣,讓雷薄逐漸穩不住情緒。如今,鬥到一百五十招了,雷薄已經明顯處於下風。
對方兩名貼身親衛雙戰樊能,張邈沒有多說。目前,情勢對自己有利,就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