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還真不敢走。

“說的不錯,不過從這索橋透過的人也大多是裂谷兩側的山民,除此外就是那些膽子比較大的馱馬商了,一般的商旅都不會走這條路,一來險,二來沿途沒有人煙,很容易出事!而且這橋從建成,就沒有人負責維護,就這樣還是那些馱馬商有時路過會拆換些木板,否則這橋早就廢棄了!”

透過了盤蛇裂谷索橋,繼續走山道,沿途還真碰到了一支馱馬商的隊伍,這馱馬商是一種小型的遊走商,因為盤蛇裂谷的天然阻隔,導致大宛府南北交通不便,而一些兩地的特產想要運輸,走遠路的話自然成本上升,而走這裡,卻能降低不少成本,而一些小商人為了賺取差距家,就組織了馱馬隊,專門來往裂谷兩側,賺取貨物的差價。

距離裂谷越遠,山路也越平坦,寬闊,漸漸的四周的山林也越發的稀疏,而眼前也出現成片的良田跟村落,大宛府的幾個郡主要人口都集中在裂谷上游以及下游區域,以及裂谷邊緣狹長地帶,又行了一日,冷卓一行就出了大宛府,進入了楚州中南方的南杏府。

南杏府下轄七郡,府治所為金杏城,位於金杏郡內,金杏郡位置在南杏府中部,是一處一覽無餘的平坦沃野,發源自南部蠻荒雨林的河流穿境而過,形成了大片沃土,不過南杏府下轄雖有七郡之地,但實際上有官府設定的卻只有四郡,分別是金杏郡,銀杏郡,風杏郡以及東林郡四郡,這四郡都分佈在南杏府中北部,而南面的三郡,銀河郡,白杏郡以及穀風郡雖也設定郡所治府,但能管轄之地卻只有三郡主城,而其餘的土地,卻分封有大大小小的貴族。

天龍一朝,以貴族御邊,貴族分封之地全部位於邊疆之地,甚至是不屬於帝國的蠻荒之地,可以說天龍帝國的貴族並沒有看上去的那般榮耀,當然歷經數百年的發展,貴族也分成了兩個圈子,京貴跟邊貴,在很大的意義上講,帝京的貴族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貴族,而邊貴,雖有貴族之位,卻始終被人認為是鄉下佬。

穿過銀杏郡,進入金杏郡,終於趕在五月初,花費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冷卓進入了金杏城,也是冷卓從小長大的地方。

金杏城,雖比不得朱雀大城,卻也是南杏府排行第一的大城了,而且比起內陸一些大城,金杏城內的貴族卻跟帝京一樣多,只不過這裡的貴族爵位最高的也只不過是伯爵而已。

金杏府香榭大道,也是這座城市最大的貴族街,整個南杏府所有的貴族都在這一條街面上建有府邸,雖然他們的封地就在南面不遠,但是很多貴族卻大多時候都在這座金杏城內度過,而封地一般都有管家,侍衛長負責,很少有貴族會住在封地,因為比起金杏城,封地的小城堡雖大,但卻遠沒有這裡的繁華,紙醉金迷。

南杏府兩大伯爵,冷卓的也有冷無敵算是其中之一,可以說在南杏府的貴族圈子裡,算得上是頂尖了,但是當馬車停在冷伯爵府門前,冷卓卻有點傻眼了。

廢柴兄的記憶裡,這座金杏城伯爵府的記憶並不算多,比起這裡,冷無敵更喜歡住在自己的封地中,每年雖也有一段日子會住在這裡,但是時間並不算長,所以沒有多少深刻記憶的冷卓很是憧憬了一番,結果,現實總是那麼的殘忍。

好歹也是南杏府兩大伯爵府之一,怎麼人跟人的差距就那麼大呢,望著眼前這個連一般富商的院落都猶有不如,如果不是門前那兩隻還算威武的獅龍坐鎮,以及那高掛得冷府牌匾,冷卓還以為認錯門了。

而對面杏林伯爵府,卻是佔據半條街,門庭比這邊大了兩倍有餘,好吧,人家是杏林伯爵是靈療師,日進斗金,家裡富有,咱不比,但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