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軍工廠,他看中的主要是軍工產業裡擁有的良好傳統,軍事系統內部的關係網,以及保密意識。

中國有大批的軍工廠,在當年市場化時,就已經倒閉了一大批,現存的很多軍工廠,也已經改制多年,剩下的軍工產業,因為軍事裝置的不斷進步,軍方不斷消減經費,大多也開始透過民用品來盈利。

可以說,現在的中小軍工廠,幾乎有一個算一個,都過的不太好。

這樣歷史悠久的軍工廠,通常會帶著一大批的離退休職工,負擔比較沉重,很多人不願意接手。

但是陸葉千他們的“懶神特種工業”是要造什麼?

他們要造的是目前懶神科技附加價值最高的產品——動力外骨骼!

只要賣出去一臺動力外骨骼,賺來的錢,就夠養這些人好多年了,完全不是問題。

南冥對陸葉千的這個想法也挺贊同的,一家工廠,也有自己的血脈,是有傳承的,軍工產業,就要有軍工廠的傳承。

技術可以培訓,規章制度可以制定,但是傳統是十年幾十年才能培養出來的。

所以這次考察,陸葉千不看這些廠子的裝置,就看這些廠子的人。

不但看現在的員工,更要看退休的老人,看一家三代、四代都在一個廠子裡工作的員工家族的數量,看領導的為人處世,看他們的榮譽感。

然後再在這些廠子裡尋找熟練技術人員更多的。

在陸葉千和南冥商定的計劃裡,“懶神特種工業”,其實是一家研究性質的企業,並不是大規模生產性的企業,初期生產動力外骨骼,但絕對不僅僅限於動力外骨骼。

這家企業分為兩部分,大腦和手腳。

大腦就是研究人員,是南冥和陸葉千他們這批人。

而手腳就是一批高執行度,高技能的工人,他們可以成為研究人員的臂膀,幫研究人員完成他們的奇思妙想。

而這樣千變萬化的想法,是現階段任何機器和人工智慧,包括小白在內,都還無法完美理解和呈現的,還是必須人類自己來做,工具只能是輔助。在這個過程中,“懶神特種工業”的員工所要做的,是量身定製、手動裝配、細微調整、後期改裝等這些工作。

嚴格來說,“懶神特種工業”尋找的不是工人,而是工匠。

這種感覺有點像日本一些佔據細分市場和定製市場的手工作坊。

在細分領域,專精於一門的小公司,反而技術精湛,遠超那些大公司流水線產品。

這種工作中,責任心和恆心,有時候比技術更重要。

或許是因為出身軍方研究所的緣故,陸葉千這傢伙有一種工匠精神。

所以陸葉千更重傳承和心性,這是和整個懶神系反其道而行之的。

最終,他列出了一個列表,列表上有三家企業,打算找南冥去商量一下。

雖然現在的懶神系已經進入秒速時代,但陸葉千花費時間考察這些企業,南冥並沒有反對。

傳統這東西,現在更時髦的叫法,就叫做企業文化,但卻比企業文化要更深更重要,更確切的說,是企業血脈。

懶神系是一個太年輕的企業,銳意進取有餘,但卻缺少足夠的底蘊與沉澱,也缺少真正的工匠精神。

當然,所謂的工匠精神,並不是現在某些廠商的噱頭,拿來賣情懷的招牌。

而這次陸葉千找到的這些工廠,和懶神系,或者說和懶神科技是兩個極端。

懶神科技的平均年齡只有25歲,這還是大叔級的蘇文傑拉高了平均年齡的緣故。

而這次陸葉千考察的幾個兵工廠,平均年齡最低的一家,也有42歲,蘇文傑去了都是小鮮肉。

南冥認為,總有一天,機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