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指示傳來,但是盟軍那邊有些想法,他們看上了山打根優越的港口條件。”

山打根是後世東馬第一良港,濱蘇祿海,山打根灣口北岸。

海灣內闊口窄,長24公里,口寬2公里,內寬8公里,可泊萬噸輪。

後世的東馬就是如今的砂拉越和沙巴。

拿篤那個位置雖然很適合作為潛艇基地,但規模不能太大,也不適合防守。

可山打根這邊卻是不同,甚至還能作為美軍艦隊停泊的海港。

所以軍事小組那邊建議確保對山打根的長期控制,畢竟這樣的海港,要是再次丟失,下一次想要奪回來就不是那麼容易。

“李特派員,山打根優越的港口條件,日軍也知道,之前日軍在沙巴的大本營也一直在這裡,他們不會放棄奪回這裡的。”吳琪彰有些擔心。

山打根作為海邊城市,也意味著日軍可能利用海上優勢對這裡發起進攻。

對於吳琪彰來說,他其實並不願意死守山打根。

在他的設想中,更願意守鬥湖。

“吳會長之前有計劃?不妨說說?”李默聽出了對方話裡的意思。

“之前我們是考慮放棄山打根,守住鬥湖。”吳琪彰解釋道。

李默有些疑惑,“鬥湖的地形不是更不適合防守嗎?”

“鬥湖是不適合防守,但我們有辦法逼迫進攻鬥湖的日軍、甚至是他們的海軍撤軍。”

吳琪彰肯定的回答讓李默有些意外,“吳會長這麼有信心?”

吳琪彰見狀來到地圖前,指了指東婆羅洲,“按照軍管會的計劃,是打算讓第三分會和第四分會同時出動兵力向東婆羅洲發起進攻,逼迫進攻鬥湖的日軍回防。”

李默當即搖頭,“這個計劃是不錯,但我們此時重心還是北婆羅洲,此時的兵力大舉進攻東婆羅洲並不合適。

守住山打根,意義非凡。

不僅是盟軍那邊的要求,也能堅定整個北婆羅洲華僑同胞的抗日決心,甚至還能從盟軍那裡得到更多的援助。”

“可傷亡會很大,我們在山打根沒有堅固的防禦工事。”

“那就打巷戰,依託地形節節防禦,只要日軍見拿下山打根的難度大,就會自行撤兵。”李默的態度很堅決。

一時間,現場氣氛就有些凝重。

其實這是不少人曾經預料到的情況。

那就是已經有一定實力的婆羅洲抗日義勇軍是否還願意接受南華聯合會總會以及李航的指揮。

或許會,但義勇軍肯定也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李航和南華聯合會這邊也在想辦法改變這種情況,教導隊組建就是其中一個辦法。

“不如我們請示一下李長官?”有人突然冒了一句,直接打破了現場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