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立汽油發電機等等新技術,讓這級戰列艦看上去極具現代感。
標準35500噸/滿載42500噸。理論(還沒海試)最大航速29節,續航15節/13000海里、6座雙聯120高平兩用炮、8座四聯40高射炮、24座雙聯25機關炮、8挺雙聯12。7重機槍、5具大功率探照燈、2架機械彈射偵查觀測機、還有。。。。。。海軍最終寧死不妥協的3座三聯裝l47/380主炮。如果不出意外,後面兩艘也會趕在明年海軍條約前先安裝好同款火炮。
如果不是經濟危機真爆發,沒有出現最糟糕的晚爆發或不爆發情況,他是不會同意安裝敏感的380火炮的。但現在已經無所謂。歐美就算想撕毀海軍條約也沒力氣。至於研製滯後的360艦炮也並沒停止,海軍已經決定繼續支援並且採購幾套用於岸防,順便積累技術為將來準備。
除了北京級外,江南廠和隔壁的求新廠已經開始建造2艘四川級航母。這是2艘完全貼合海軍條約27000噸上限建造的航母,滿載達到35300噸,設計圖來自最早的北海級放大。加強水下防護和防空能力,增強通風抑制汽油揮發後易燃燒起火的能力。本來建造之初他還想過直接給埃塞克斯級圖紙,但考慮成套圖紙對技術創新和延續的破壞,最後只拿出強壓通風、氮氣油艙等子系統資料,很多連圖紙都沒有就是個概念,讓設計師自己去想辦法。
北京號的海試和成軍大約需要1年時間,第二批兩艘即使提速,服役也要等到1932年底。也就是說,到那時海軍水面艦隊將擁有4艘北京級、4艘安海級、4艘航母、8艘重巡洋艦、10艘輕巡洋艦和62艘驅逐艦、58艘潛艇為主的打擊力量。
海軍強大是後世每位中國人的夢想,但海軍燒錢的速度連他都很肉麻。從1920開始,連續兩個五年海軍計劃中,海軍把全部裝備都洗了個遍,總計建造各類艦船177艘,總噸位達到75萬噸之巨,全部造價連同人員培訓和基地建設在內高達26億民元!
從整體看這個數字佔工農總產值的比例很小,但考慮到從1920年起需要為國家建設讓步,平均每年軍費預算只有12億民元,這筆錢就不得了了!要知道,為維持軍隊,每年人員開支就佔去5。5億,後勤維護訓練和科研又瓜分走2。8億,每年可用於新裝備採購費用連4億不到,足見海軍在這十年裡燒掉了多少錢!!如果不是陸軍故意縱容商人進入蘇聯東西伯利亞地區瘋狂採挖黃金等礦石,縱容對蘇聯的白酒等高利潤走私活動。加之阿富汗衝突後大賣特賣老式庫存武器,說不定三軍內部自己先開打了。
即使這樣,陸軍8個裝甲旅大部分還都是老舊的t1和t2坦克,空軍大半還在飛木頭帆布,連通用機槍、榴彈槍、半自動步槍等等新式輕裝備都不敢普及,更別提飛機大炮坦克這些新式重型裝備了,只能湊出幾個拳頭旅團來撐場面。
軍隊為國家犧牲太大了!這種犧牲是外界無法看到的。所以上次通氣會上他說要增加軍費開支的訊息,喜壞了艱苦10年的國防軍將士。
還好,大逆轉的時期終於來了!
“九如。朋西。法國之行收穫如何?”
甲板上除了楊秋外,還有剛剛從法國參加完施耐德航空展回來的馮如和周厚坤等航空代表團成員。雖然前10年軍隊採購因經費限制不算多,但楊秋對航空技術卻格外關注。在外人眼中甚至已經達到痴迷的地步。
施耐德航空展是歐洲最大的航空展之一,也是世界各國展示本國航空技術的舞臺,說起這次參加航展的經歷,馮如等人都神色興奮滔滔不絕。雖然此次國內三大航空製造商拿出的不是最尖端技術,但還是在歐美引發了強烈轟動。
重慶流星公司不用說了,主推的獵鷹丙戰鬥機、信天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