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幹,怕別人輕舉妄動把什麼弄壞了影響了世界及自己。文學作品裡也對此有描述,比如《浮世德》中的弗蘭肯斯坦,比如現在的歐美國家中的政治上的基要主義。在對於未來的態度上,既得利益者總是傾向於保守,在文化及宗教上觀念上,有一種敬畏深入人心。
可你問一問他們在敬畏什麼呢?
選來選去,他們雖然不敢厚顏無恥地說出“我看到的現實”或“我的觀點”來,但還是能在幾個東西里打轉轉:自然啦,宗教啦,然而這都像是他們不瞭解或是不打算了解的東西。
對於他們不瞭解的事物,比如自然,畏懼之情是很自然的,誰不怵地震、火災、颶風、洪水之類的壞事兒?但尊敬、敬仰卻很難說,自然就在那裡,毫無感情,你的態度與它毫無關係,愛敬畏不敬畏,我認為除了瞭解它、利用它以外,對於自然,我們的其他情感都是多餘的,因為自然沒有相應的感情來與我們作交流。
換上另一件,比如佛教領袖佛陀,我們可以尊敬他,像尊敬每一個在人世中踏實奮鬥的人一樣,我們可以不相信佛陀說的話,但卻完全用不著害怕他,佛陀作為一個聖人,不會報復任何一種惡,你為什麼要害怕他呢?
有一次,朋友聚會時我閒著沒事兒嘴欠,開句玩笑罵了句佛陀,在座的人全都大驚失色,紛紛說我以後一準兒下拔舌地獄,這時我才發現迷信是多麼地深入人心——這便是他們的敬畏的心理,對於他們,似乎總有一種神秘的力量時刻準備著打擊我們。
我本想告訴他們,“根據佛法中說不清道不明的共業的原理,弄不好你們不得不與我一起下地獄,就如同佛法中的有關業力一說,一架飛機失事,裡面有一個人是由於別業,其餘的是因為共業,但他們不幸都要一起從天上摔下來,呵呵——”
但我忍住了,沒說。
我發現,其實人們多半並不想去真正瞭解什麼東西,而是隻聽別人說了一句話,就一般性的信以為然,那態度便是凡是對他們好的東西,他們便笑納,不好的就不理睬。他們不是敬畏,而是懶惰,他們根本不會去設法弄清楚那些事說的是什麼,反正他們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好事兒就靠近點,壞事兒就躲著點。唉,說什麼好呢?說說佛教的“業力說”嗎?算了吧,我根本不信它。
業力說
但人們仍舊偷偷摸摸地相信“業力說”,比如有句話叫“不是不報,時候沒到”,我認為這種因果理論比較模糊,它甚於缺乏一種統計上的明確描述。我有時不禁要問,要是時候永遠不到(佛法中的時間確是無盡無休的),那麼說來,這報是有還是沒有呢?而且,依這種觀點,我們恨不得從出生開始,就完全是一些緩期死刑犯,執行死刑的可能是戰場上的一槍,或是不幸的車禍,也可能是癌症,最好的結果莫過一次老年時的突發性腦溢血——唉,你說這觀點下的人生有多灰暗!我為什麼不能換一個高興點兒的觀點來看待人生呢——我好好的享受我的生老病死就得了。
我的偏好是,“去信仰”還不如“去了解”,在瞭解裡,信仰其實是一件你在瞭解的過程中,不得不假設其有的事情,或是乾脆說是超驗性事件。我相信時間,因為我用時間來定義一些事情使我解決問題更加方便,它會給予事情一個先後次序,如此而已,但若那種信仰非但沒有給我方便,反而叫我更感到事情棘手,那還不如不信呢!去掉它,不信它,會使生活更加簡捷明快,比如,得了急性肺炎不去醫院,在家裡一遍遍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想想吧,情況該有多糟!不過好像人們一般更傾向於去醫院邊治療邊唸咒,圖一雙保險。呵呵,不嫌麻煩就這麼來吧。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廢話
用一種自然主義的眼光看佛法,總使我覺得佛教信念有點不自然,它不太像是一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