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第一窯石灰(第1/2頁)
章節報錯
為了能應對突發事件,老高在據點山頂上設定了了望哨,所以一早就發現了順流而下的木筏,此刻已經全部到了碼頭接船,看著滿滿一筏子的礦石,最高興的要數老白了,烘爐的工作已經進入尾聲,這算是等米下鍋了。
高爐這種冶金設施,一旦點火,最好是連續不斷地生產,否則一冷一熱間,就很容易導致爐體產生裂縫,所以即便是慢慢烘乾的高爐,在沒有經過高溫的洗禮,內部完全晶體化的情況下,也最好不要急速冷卻下去,否則就有可能導致爐子報廢。
安排了卸船了工作之後,陳飛跟著老白到了高爐,這座總高三米多的小高爐,即便是在後世,也算是土高爐當中比較大的型別了,從爐膛內部的空間來看,總體裝料大致能裝五六個立方,這樣算下來,單獨需要的鐵礦石可能得三個立方左右,自己帶來的這一船的礦石,其實也就是最多兩爐的量,如果裝料的時候裝多一些,很可能兩爐都填不滿。
不過開始的第一爐,自然是求穩為主,就按照三四個立方的量裝料吧,首次可以多加一些燃料,以儘快提高爐溫,雖然是土高爐,但是由於沒有對環境影響的擔憂,所以一些大幹快上的方式都可以安排上了。
對於高爐的施工,陳飛總體上是滿意的,最後在看完風力鼓風的設施之後,陳飛又提出,增加一套畜力和人力都能用的鼓風裝置,這樣一旦遇到無風的情況,也可以用畜力和人力做補充。
既然是強制壓風,那還需要增加一套蓄熱室,這樣在新鮮的風流透過蓄熱室時,可以用煙氣的餘熱對冷空氣進行預熱,以最大程度地節約燃料,按照老白的佈局,陳飛很快劃定出了共享蓄熱室的面積和方位,至於蓄熱室所用的材料,就用普通黏土磚就可以了,實在不行就加點料,做成夯築的礦渣磚。
蓄熱室可以後期建成之後再進行連通,到時候還需要爐口的直徑,燒製出耐火煙氣管,透過煙氣管把廢氣匯入蓄熱室,分為兩部分的蓄熱室,可以採用人工切換的方式,每半個時辰切換一次,如此一來,就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廢熱,按照陳飛從後世帶來的經驗來看,蓄熱室用得好,燃料可以省下三成,所以這是一個值得投入的設施。
看過高爐之後,陳飛又檢視了石灰窯,對石灰窯的建設,倒是沒有提出異議,石灰的用量雖然大,但也只能這樣燒了,自己的煤炭運輸過來之後,可以省掉不少新增燃料的工作,而且等高爐的蓄熱室投入使用之後,也可以利用廢熱,甚至是廢氣當中的一氧化碳,對石灰石進行煅燒,這樣一來,這片先前被劃定為工業區的地片,算是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看過燒製的石灰,陳飛對成品的品質還算滿意,但是突然醒悟過來的陳飛,馬上就和老白商議,在石灰窯旁邊建立兩個煉焦窯,用煤炭雖然也可以鍊鐵,但是品質實在不敢恭維,如果能使用焦炭,那可就更容易控制鐵水的成分了。
而且把煉焦窯建立在石灰窯的旁邊,那煅燒石灰的熱源問題就算是徹底解決了,煉焦過程中產生的煙氣,主要是氫氣和一氧化碳,直接匯入石灰窯燃燒就行了,這樣煉焦和煅燒石灰就能形成聯動,而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兩座石灰窯遠遠無法滿足使用,若是在煉焦窯兩側再建四座石灰窯,那就能夠源源不斷地產出石灰和焦炭了。
至於原料方面,原來採用的人工陸上運輸的臨時方式,也可以一併採用木筏運輸了,陳飛在採礦點考察時,也發現了不少石灰石,只是沒有戈壁灘撿來的石灰石那麼破碎,只需在第一爐鐵水出來之後,完成鐵質工具的更新換代之後,就能從採礦點開採石灰石了。
如此一來,運力的瓶頸就出現了,目前的一個木筏,顯然是不夠用的,這木筏原來設計的時候,就是用來臨時渡車用的,無論是浮力還是強度上,都無法保證長期高負荷使用,那造船的問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