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大利城,先曉諭啟民可汗不得幫助楊諒,再去青州,徵召青州冀州兵馬,討伐楊諒。”
長孫晟看了看楊素,暗罵楊素老滑頭,表面上看是給了自己一個權勢可比當年尉遲迥的相州總管,看上去給了自己充分的權力,實際上自己跟李子雄一樣,也成了單車上任的刺史,一不留神,說不定半道上都能給殺手刺客黑了。
而自己現在手上掌握的右屯衛五萬大軍,也會名正言順地轉入到楊素的手裡,作為他討伐楊諒的先頭部隊,這樣一來,一定平叛順利,楊素又會是首功之臣。
唯一靠譜的就是到了大利城後,跟啟民可汗的老交情可以保自己的安全,到時候借個幾千突厥騎兵護送自己到青州不是難事,只要在突厥想辦法逗留半個月左右,一般來說這場戰爭也能分出勝負了吧。
長孫晟正在想著未來的變數,耳朵裡卻鑽進了楊廣那親切的聲音:“長孫將軍,對楊僕射的這個安排,你可滿意?”
長孫晟哪還敢說半個不字,連忙一拱手,聲如洪鐘:“臣長孫晟謹遵陛下的聖旨,願為國出力,肝腦塗地也在所不惜。”
楊廣滿意地點了點頭:“那就這樣定了,長孫將軍可以先行準備一下,安排一下右屯衛大軍的交接,虎符先轉給楊僕射,你的任命的詔書即日就會下達。”
蘇威的聲音忽然響了起來:“皇上,臣蘇威有本啟奏!”
楊廣微微一楞,他沒想到這個一直明哲保身的職業官僚為何在此時會主動發話,便問道:“蘇僕射又有何高見?”
蘇威今天也是換了一身生麻的齊榱喪服,做得不太合身。套在他那乾枯瘦小的身形上顯得有點大,他不慌不忙地走出了文官的行列,說道:“啟奏皇上。臣以為現在漢王楊諒還沒有正式的謀反舉動,就這樣安排各種手段來對付他,似有不妥。”
“漢王只是沒有馬上奉詔進京而已,若是本無反心,朝廷卻對他用上這等手段,臣恐怕會逼得漢王鋌而走險!”
楊素知道蘇威是想在新皇面前與自己爭寵,這個時候要是不能表達一些自己的與眾不同之處。只怕現在這個右僕射的位子都可能要落到宇文述或者張衡的手上,但現在這個時候,還輪不到蘇威為了一已私利誤了正事。
於是楊素也站了出來。看也不看蘇威一眼,朗聲奏道:“老臣以為,楊諒一不奉詔進京,二是在晉陽城中調動兵馬。其實反跡已經非常明顯。剛才廷議的種種安排,也都是預防性的措施,並沒有哪條是要主動攻擊漢王楊諒逼他起事的。”
“無論是派李子雄接手幽州還是長孫將軍經突厥後去山東,都在路途上要花上至少半個月的時候,如果楊諒那時候已經進京,則不用再發兵攻擊幷州,反之如果那時候楊諒已經起兵,那當然要討伐叛賊。長孫將軍和李子雄都是單車上任,沒有帶上數萬大軍。何來逼反楊諒一說?”
蘇威的臉上青一陣白一陣,當即反駁道:“那麼請問楊尚書你自己呢?你不是準備掌握了右屯衛的五萬大軍後兵出潼關,渡過黃河,進抵蒲州嗎?要知道那蒲州可是在幷州的管轄下,你這樣的舉動算不算逼反漢王呢?”
楊素略一思索,道:“那這樣好了,五萬大軍需要全軍出發也不容易,我只帶五千輕騎即刻出發,如果楊諒已經起兵了,那麼我這五千輕騎就設法固守蒲州,阻擋敵軍,以待後援,如果楊諒沒有起兵,我也不過黃河,在潼關一帶靜觀其變即可,要是楊諒沒有謀反而是入朝奔喪,那麼由我來護衛他進京。”
蘇威眼珠子轉來轉去,正待繼續開口,只見楊廣擺了擺手,道:“朕意已決,蘇愛卿老成謀國,忠心可嘉,但現在是非常時期,需要作萬全打算,楊僕射的辦法非常得體,既不至於逼反了楊諒,又能防患於未然,就這麼辦吧。”
蘇威一計不成,又心生一計,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