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事情確實如汪顧想的那樣,出櫃這碼子苦情戲,省了。
門開之後,師宇翰帶著滿臉瞭然的笑容,歡天喜地地擁抱了師燁裳,但一轉臉,對汪顧,簡直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可又不好發作,唯像是見了“拐我家閨女的臭小子”那般冷淡,只說一句“哦,汪董啊,我們見過”便頭也不回地舉步而去。
汪顧知道自己此來絕無好下場可言,於是只得恬著臉,笑嘻嘻地喊了聲“伯父新年好”,而後便低著頭,尾隨師燁裳往那不知該怎麼形容是好的客廳挺進——話說到這兒,就不能不聊聊真正意義上,中國傳統土暴發的裝修品味了。
都說看人先看鞋,識人先識屋,此言不虛。瞭解了一個人的房子,就等於瞭解了這個人的心理。他所向往的,他所注重的,他所缺少的,都能在他居住的地方得以體現,這是無論多高妙的室內設計師也無法掩蓋的事實。除非那間屋子是自裝修完成之後就沒再動過,否則人文和人為的氣息,就像臭豆腐的味道一樣,捂也捂不住,是一定要往外散發的。
在許多人的印象裡,暴發戶都是一個模子裡倒出來的,統一是深宅大院,統一是大柱高梁,統一是富麗堂皇,殊不知不同區域的暴發戶有著截然不同的品味傾向,如室內裝飾上,東北一帶的暴發戶熱衷於突出良木與皮毛,中原一帶的暴發戶熱衷於突出博古架和大鋼琴,華東一帶的暴發戶熱衷於突出字畫和奇石,華南一帶的暴發戶則熱衷於突出紅木和燈具,這明顯與傳統和氣候有關。畢竟人再富,也不能脫離現實,脫離自身生長環境,實現物質與精神的全面脫鉤——世人之所以對暴發戶有著種種整齊劃一的誤解,全都要怪中國的媒體人。
這些人,也不知是受了什麼影響,居然不學無術到了這般地步,語文課本都沒讀通透就忙著要提筆紀實,該到下筆的時候,又無奈腹中空空,觀察力低下,想象力貧乏,只能人云亦云地跟著小學生用什麼“金碧輝煌”,“富麗堂皇”,“古色古香”,“高貴典雅”,十二國經典建築讓他們一寫全是一個德行,都跟三星級酒店似的,實在是害人不淺。
幸而受旅遊紀實片的影響,近年,他們開始學著使用“意式奢華”,“地中海情調”,“巴洛克風格”之類的表述,可也時不常就要鬧點兒出來笑話娛樂大眾,比如“具有法國皇家風情的巴洛克式TOWN HOUSE,享受奢華,彰顯地位”,再比如“優雅大方的地中海式裝修風格,將在寒冷的冬季為您帶來無盡溫暖”。。。前者恨不能與整個歐洲大陸為敵,後者乾脆就不打算讓地中海沿岸十九國好過了。一時熱鬧起來,連到師宇翰這種沒讀過幾年正經書,不大弄得清文藝復興起源,更搞不懂皇家風情為何物的土暴發也忍不住跳出來咆哮:“我去他媽的意式奢華!軟木夾板做的東西還奢華個屁!幾十幾百萬買堆柴禾破布,敗家!”
不消多說,師宇翰的論調是很能代表中國暴發戶集體觀點的。中國老一代的暴發戶——熱愛跟風的那群另當別論——是很注重材質與氣魄的,就是當家的本人再喜歡這個風那個風,到頭來其實還得把自己的屋子擺弄成中南海風。
哦,也許很多人弄不清啥叫中南海風,可是沒關係,古老的哲人義務科普一下。所謂中南海風,便是專撿世間好材料,像搭積木一樣將個四敞八開的屋子拼湊成趣,原則是什麼稀少用什麼,什麼昂貴用什麼,斷不能讓人指出這個櫃子底背用了三合板,那個沙發撐角用了橡膠木,只要觸目可及都是令人乍舌的御用品,那就是好樣的。至於這般的精髓那種的底蘊,必須統統拋棄,真正的暴發戶不需要這些東西,一如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料子好才是真的好,因為只有它,是可以傳子傳孫的——不過也有前提,這指的是養兒育女的本屋。外宅,便全得仰仗二三四五六奶的品味了。
例如師宇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