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都是懸而未解的迷。
14世紀1362年11月20日,此時在21世紀已經是2005年11月29日,雖然兩個空間存在一定的聯絡,這種聯絡就是我們進行時空傳送的基礎,但奇怪的“時間蒸發”還是發生了。21世紀的兩個月在14世紀卻只是度過了51天,有將近9天的時間不異而飛。
14世紀的時間比21世紀過得要慢,這太讓人奇怪,時間不應該是等同的嗎,這種抽象的東西突然實質化,算來算去得到這樣一個公式“14世紀時間=21世紀時間X(1…1/7)”,這七分之一的時間就是時間蒸發。七分之一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難道和21世紀與14世紀相差700年這個7有關嗎。
阿富汗喀布林,大中華帝國西方遠征軍駐地。遮天蔽地的野戰帳篷一眼望不到邊際,一隊隊身穿岩石灰軍裝,手中握著衝鋒槍的遠征軍士兵在營地外巡邏,前方不遠處就是阿富汗的中心城市喀布林。
喀布林城此時已經不是寧靜陽光照耀下的阿拉伯世界的美麗城市,它變成了一個硝煙瀰漫的戰場,一個吞噬敵我雙方士兵生命的埋骨地。喀布林城位於喀布林河谷、興都庫什山南麓,海拔1800米,喀布林河穿城而過,將城市一分為二,坐在神龍飛艇向下觀看,整個喀布林呈現一個“U”字形。
喀布林四周環山,城市U形的開口處面對西面的高山峻嶺,地理形勢易守難攻,中國遠征軍在這裡與土耳其人整整激戰了七天,在遠征軍陸空的配合下喀布林城仍未陷落,這與它的地理優勢有著莫大的關係。
警戒嚴密的遠征軍野戰指揮部裡電話聲與電報聲響個不斷,擔負西方遠征軍總司令的便是大中華帝國西北軍區副司令少將李華南,而作遠征軍總參謀長,李華南副手的就是很有名氣的原玉門關警備區參謀長張志剛少將。
李華南在帝**中屬於和沂都一個體系,這個體系就是老練沉穩,喜怒不言於色,臉上總是保持亙古不變的表情。遠征軍炮兵陣地還在不間斷的對喀布林城進行轟擊,李華南抽著旱菸坐在指揮部裡,他的雙眼透過帳篷上的氣窗看著遠處高山上的城市。
自從10月3日遠征軍正式出征,現在快兩個月的時間,中**隊一路上所向無敵,越過喜馬拉雅山脈,在巴基斯坦的伊斯蘭堡外擊潰土耳其遠征軍第2軍團。
中國遠征軍一路西進,從未遇到實質性的抵抗,然而進入阿富汗,一切都好像變得不太順利,落後的城市、貧瘠的土壤,還有眼前的喀布林城都成為遠征軍嘴裡的硬骨頭。
由國內西北軍區和中原軍區抽調出的五個警備師組成的遠征軍主力,兵力達到15萬人,雖然沒有SS衛隊突擊師那樣的主力坐鎮,也沒有近衛集團軍強悍的戰鬥力,但由國防軍組成的遠征軍,一樣可以突破任何障礙。
李華南對喀布林的攻陷並不心急,分散他注意力的卻是要對付一隊隊來自各個勢力的密探,帝國內部雖然沒有達到風起雲湧的地步,但暗流確實在不停的湧動著,帝國公民都知道元首和總理一同和自己西征,為了證實這個事實不僅是帝國各勢力的眼線前來打探,就連南亞諸附屬國也有點蠢蠢預動。
遠征前帝國參謀部對情勢的發展太過樂觀,他們認為中國遠征軍是一支能夠幫助阿拉伯人民從土耳其人手中解放的盟友,是伊斯蘭人的朋友,然而阿拉伯世界有98%的人信仰伊斯蘭教,在他們的眼中雖然不是人人都把黑頭髮黃面板的中國人看成是異教徒,但狂熱的支援還是少見的。
對阿拉伯世界來說,中國人的到來,他們還在觀望,他們害怕趕走一個土耳其統治者,又用自己的雙手迎來另一個更加殘酷的東方世界的征服者,兩者相比起來信仰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反到要比中國人親近一些。
在阿拉伯世界各國當中也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