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到時可裡應外合,誰知當時的同盟耿精忠要求他出兵支援,以致此次行動擱淺。另有說法稱,鄭經曾於1670年和1671年兩次準備派艦隊征討馬尼拉,但最終還是沒有出兵。箇中緣由,因資料方面的原因,暫無法詳知。

(注:此事並非作者杜撰,而是史實。本書將會在忠於歷史的前提下,進行具體時間的更改,以配合本書的發展。

“速召陳軍師和韋小寶來商議!”

鄭克壁剛剛吩咐完畢,仍是抑制不住心頭的怒火,大聲罵道:“西班牙人欺負我們大明沒人麼!本王要親征!殺光他們!”

他指著兵部侍郎鄭天壽道:“鄭大人,我們能抽調多少戰船出來?”

鄭天壽昂然道:“稟王爺,隨時可以抽調五百艘戰船,其中福船九十艘,其他小型雙桅戰船和廣船四百餘艘,完全可以向西班牙人發動攻擊。”

頓了一頓,又道:“臣願請纓,親臨戰場!”

鄭天壽一帶頭,其他武將均是請纓出戰,群情湧湧,鄭家的這些武官大多說都是水軍將領,海戰經驗豐富,平素與清廷水師也是經常發生小規模的衝突,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但若此戰成行,將是一次大型的戰爭,五百艘戰船,意味著臺彎近三分之一的海軍力量傾巢出動,那景象,想想也熱血沸騰。

但諸多文臣卻有人提出相反的意見,他們認為華僑既然自己選擇了離開,就應當承擔一切後果,有老成持重者則提議鄭克壁先向西班牙遞交國書,警告他們,若他們還不聽再做決定。

文武大臣們為此爭論不休,其實大家都有一個隱憂,清廷已經基本上解決了吳三桂,耿精忠和尚可喜也差不多氣數盡了,清廷的下一個目標,除了臺彎再無其他,若抽調如此多的兵力,萬一清廷來攻打,實在危險得很,但坐視不理同胞任憑外國人屠戮,他們又不願承擔罵名。

正糾纏不清,陳近南和高桂聯袂到了,鄭克壁大喜,議事廳上的口水戰,他已經聽膩了,作為一個三十歲的青年王爺,實際上也就是臺彎國王了,他也有野心,恢復大明江山,是從鄭成功再到鄭經,再到他的夙願,三代人為此付出的,不僅僅是血淚和千千萬萬的抗清義士的生命。西班牙人屠殺華人,是鄭克壁所不能忍受的,那些老酸儒們畏首畏尾,瞻前顧後,令他很是不爽,見自己最倚重的左膀右臂到來,喜形於色,親自下來迎接。

高桂在路上就已獲知此事,這段西班牙人在菲律賓屠殺華人的歷史,他並不知道,也想不到外國人欺凌中國,原來是這時候就已經拉開了帷幕的。他一到議事廳,便搶先說話。

“王爺,還有什麼好商議的,打他狗日的!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別讓外國佬欺我們大明無人!”

高桂怒目圓睜,雙拳緊握,一副要立刻摩拳擦掌上前去殺人的模樣。

鄭克壁連連點頭,道:“小寶兄弟,我也是這麼說,被人欺負到頭上來了,我們還有什麼客氣講的!如果我們置自己的同胞生死於不顧,不但我們的同胞會失望,那些外國佬也會瞧我們不起。”

高桂大聲讚道:“王爺說得好!”

忽然轉身面向文武大臣,大聲道:“此事已經關乎國家尊嚴和民心,大明漢人,不論在哪裡,都是我們的同胞,王爺身為大明的王,就有一萬個理由討伐殺人兇手,為我們的同胞報仇,讓外國人不敢再小瞧了我們!剛才見到你們在爭辯,想必一定是擔心我們抽調了兵力會令臺彎守備空虛,其實大家不用擔心,我們是為了同胞而戰,為了國家尊嚴而戰,就算臺彎不留一兵一卒,百姓們也會為了我們死戰到底,保衛家園!”

議事廳中,那些持反對意見的少數人已經閉嘴。民族大義這高帽子扣下來,誰也扛不住。

不過,這半年來,安排去爪哇的人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