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
更始三年六月,彊華從關中捎去《赤伏符》。
六月廿二,劉秀在眾將的再三奏請下,終於依從符文所指,趁漢朝長安四王內亂之際,在鄗縣以南千秋亭五成陌設立祭壇,舉行登基大典,定國號“漢”,改元建武。
從此以後,在新朝滅亡的中國土地上,以“漢”定國號的劉姓皇帝,除劉玄之外,又多了劉盆子、劉秀兩位皇帝。
玄漢皇朝、盆漢皇朝、秀漢皇朝,三漢並立!我忽然有種奇妙的快感,那個存於歷史的東漢皇朝的時代,延續兩千年後的歷史軌道終於被我徹底攪亂了。
命運已然脫軌!回不去了!
究竟是我顛覆了歷史,還是歷史顛覆了我?這個問題就好比到底是雞先生了蛋,還是蛋先孵成雞那麼深奧,我已無心再去探討這種無意義的問題。
反正,木已成舟,這是當初我自己做出的選擇,無論對錯,我都會堅持走下去。
瘋魔
“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眷顧降命,屬秀黎元,為人父母,秀不敢當。群下百辟,不謀同辭,鹹曰:‘王莽篡位,秀髮憤興兵,破王尋、王邑於昆陽,誅王郎、銅馬於河北,平定天下,海內蒙恩。上當天地之心,下為元元所歸。’讖記曰:‘劉秀髮兵捕不道,卯金修德為天子。’秀猶固辭,至於再,至於三。群下僉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
《赤伏符》中不倫不類的三句話到了劉秀昭告天下的祝文中,被修改成“劉秀髮兵捕不道,卯金修德為天子。”,對仗顯得工整了許多,不知道這祝文是誰寫的,果然比我有水平多了。
劉秀稱帝,改元建武,大赦天下,改鄗縣為高邑,定都。
這一年,他恰好三十歲,而立之年。
三漢並世,更始三年,建世元年,建武元年,七月。
建武帝劉秀任命鄧禹為大司徒,封酇侯,食邑萬戶,因其仍領兵在外,遂由尚書伏湛代理大司徒之職,留守高邑。之後又拜王梁為大司空,封武強侯;拜吳漢為大司馬,封舞陽侯。
三公之外,又拜五大將軍:驃騎大將軍景丹,建威大將軍耿弇,虎牙大將軍蓋延;建義大將軍朱祜,大將軍杜茂。
月末,劉秀已率兵到達河內郡懷縣,命耿弇、陳俊駐守黃河邊的五社津,防備滎陽以東。隨後命吳漢率朱祜等十一位將軍組成的龐大軍隊包圍洛陽。
看來劉秀對洛陽已是誓在必得,兩年前他從洛陽離開,兩年後終於又轉了回來,這次帶兵親征,不知道城中的朱鮪面對如此龐大的圍城,能堅持抵擋到幾時。
洛陽被圍,長安更是持續打了一個多月的內戰才算消停。劉玄終於成為取得勝利的一方,奪回長安,但王匡、張卬等人卻因此敗走高陵,投靠了赤眉軍。
重回長樂宮後的劉玄,直接住進了長信宮,正當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他的時候,得到王匡、張卬等人支援的赤眉軍開始向長安展開了猛烈的攻勢。
才剛剛經過戰亂洗禮的長安,還沒從一片狼藉中恢復喘息,敵人便已在城門外叫囂著發動進攻。劉玄無心與我糾纏,在這個時候,他就算是個再昏庸,再好色的皇帝,也無法拿他的江山來換我這個美人一笑——別說我本就不想他多關注我,就算我有心想當妹喜、妲己,他也沒那份心情和我玩樂,何況,劉玄並非愚蠢無能之輩。
兵臨城下,他命李松帶兵應戰,每日城門上下戰火紛飛,城外百萬赤眉軍,城內是遭過洗劫的無助百姓。
詢問過劉能卿,方才得知在張卬、廖湛,胡殷等人在城內恣意搶劫,殺了不少無辜百姓,掠奪財寶無算。長樂宮被攻陷後,也不可倖免,幸虧之後趙萌與李松發動反攻,這才使得張卬等人的土匪行為稍加收斂。
想到自己正是挑撥起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