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天地。

張君寶“人聰明良心好”,覺遠大覺悟的通天法眼,已看出這孩子的慧根和素質,張君寶日後自有另一番奇遇,立另一番大事業。

郭襄為張君寶包紮傷口,此奇因日後必有喜果。《神鵰俠侶》雖已盡言,無窮的可能卻就此潛伏,讀者還可以再飽眼福。

《倚天屠龍記》中,覺遠和尚的故事還在繼續。

少林寺雖是天下武林第一大派,但往往固步自封,教條僵化,讓人不能佩服。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少林寺眾正是應了這樣一句老話。潘天耕師兄弟三人已吃了大虧,還不能令他們知進知退。少林方丈天鳴禪師和心禪堂七老一齊出來,如臨大敵。何足道看在郭襄的面子,已明言不想生事,但無相禪師等人還是不依不饒,非要逼何足道動手。

燕雀巢堂,黃鐘瓦棄,這是天才永遠的悲劇。覺遠才是少林寺中真正的高人,但在寺中地位低下,默默無聞。何足道要找覺遠為他傳一句話,少林寺眾竟一時想不起“覺遠禪師”是誰,讀之當真可嘆可笑。何足道露了一手畫石成棋盤的高明內功,讓天鳴眾人面面相覷,心下駭然,差點就要當場認輸,還是覺遠出來,給少林寺掙回了面子。

郭襄對覺遠道:“大和尚,我瞧少林寺那些僧人,除了你和無色禪師,都有點兒古里古怪。”此是平心之論。何足道在少林寺威風十足,全仗覺遠和張君寶顯露上乘武功,讓何足道心服口服,飄然而去,保全了少林寺武功天下第一的聲譽。

覺遠和張君寶本是少林寺的大功臣,少林寺眾卻橫加猜忌,顛倒黑白,要捉拿覺遠和張君寶定罪。覺遠是有道高僧,平日的表現只是迂腐痴氣,但他並非一味固執,不知機變,平日他只是不願計較,一旦涉及徒兒張君寶的安危,他會奮起反擊,保護張君寶逃走。這是覺遠至情至性之處,為了保護張君寶,覺遠捨身相救,累得脫力,終於精疲力竭,燈盡油枯,坐化而亡。

十大高人上榜人物中,覺遠和尚排名第五。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王重陽:虛懷養晦的全真教祖師

排名第四

武功:★ ★ ★ ★ ★

智商:★ ★ ★ ★ ★

情商:★ ★

高人指數:★ ★ ★ ★

攻擊力:★ ★ ★ ★ ★

全真教由王重陽首創,王重陽乃創教祖師。馬鈺等七子是他親傳弟子,為第二代。趙志敬、尹志平、程瑤迦等為七子門徒,屬第三代。楊過等一輩則是第四代了。

王重陽的事蹟,與《九陰真經》有緊密關係。

《九陰真經》中所載的武功,奇幻奧秘,神妙之極。為了爭奪《九陰真經》這部經文而喪命的英雄好漢,前前後後已有一百多人。凡是到了手的,都想依著經中所載修習武功,但練不到一年半載,總是給人發覺,追蹤而來劫奪。搶來搶去,也不知死了多少人。得了書的千方百計躲避,但追奪的人有許許多多,總是不放過他。那陰謀詭計,硬搶軟騙的花招,也不知為這部經書使了多少。

天下的英雄豪傑都要搶奪《九陰真經》,後來事情越鬧越大,連全真教教主、桃花島主黃老邪、丐幫的洪幫主這些大高手也插上手了。他們五人約定在華山論劍,誰的武功天下第一,經書就歸誰所有。

那經書最後終究落在天下武功第一的王重陽手裡了。王重陽得到經書之後,卻不練其中功夫,把經書放入了一隻石匣,壓在他打坐的蒲團下面的石板之下。

王重陽的武功既已天下第一,他再練得更強,仍也不過是天下第一。當初他到華山論劍,也不是為了爭天下第一的名頭,而是要得到這部《九陰真經》。他要得到經書,也不是為了要練其中的功夫,卻是解救普天下的英雄豪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