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猶豫片刻,道:“確實著過水墨。”

“哦?若說著過水墨最為出眾的繡法要論秀州出身的顧繡呢,李師傅應該聽說過吧。”

李蘭一愣,嗯了一聲,說:“民女淺薄,但是也對其曾耳聞。”

“可惜了顧氏嫡系當年竟是扯進先帝時的文書案子……”

李蘭咬住下唇,沒有言語。

秦嬤嬤微微嘆了口氣,道:“說起來,我們家也是從那時候開始落魄的。我祖籍吳郡,離秀州很近,我母親便是顧家繡娘子。後來文書案牽連甚廣,我們家也受了連累,為了保全子嗣便將幾個孩子發賣了。我被賣到孃親手帕交家裡,後來陪著她的女兒嫁入黃家。”

李蘭聽的目瞪口呆,不由得抬起頭同秦氏直視。

關於自己孃親家的繡法傳承,她知曉的並不多。她孃親每次提起往事都是一副鬱鬱寡歡,無疾而終的模樣。顧家技法也隨著她的顛簸流離遺失下去,如今手中繡譜其實也不過是殘本罷了。

這些年來,她頭一次聽人提及曾經風靡大黎貴族圈的顧繡,竟是覺得歲月蹉跎,感傷起來。

秦氏揚起唇角,笑看著她,說:“真是有緣分。這世上對顧繡繡法熟悉的人已經不多,我卻是極其清楚的,當年我娘可是顧家外姓裡最厲害的鳳娘子。”

李蘭抿著唇角,深吸口氣,眼角發紅,她永遠也無法理解孃親眼底餓不甘心,那對於繡法所謂傳承的不甘心。她深深地記得,一年冬月,天寒地凍,她不過三四歲的年紀卻被母親逼著拿針。冷風將茅草屋吹的有些透風,她的手早已冰涼,卻始終因為沒有完成孃親交下來的任務,而不停串著線。直至孃親去世,她的目光裡都透著濃濃的哀愁,她告訴她,你是顧繡的唯一傳人,如今苟活於秀州的顧繡,根本沒有繼承顧繡的精髓,那是旁支順應官府的苟活,連一本祖傳的繡譜都沒有。

秦氏見李蘭擦拭眼角,自個也動容的搖了搖頭,說:“文書案說白了就是文字獄,可惜顧老太君識人不清,才會殃及全家。”

李蘭想了片刻,突然跪地,道:“秦嬤嬤,請告知我事情的真相。冤有頭債有主,我所知顧繡如今雖然不如當年風光,卻依然活躍在江南,那麼我孃親一脈到底毀在誰的手上,難道是內鬥麼。”

秦氏猶豫片刻,說:“這話可長,還是要從顧家表親,夏樊之考上探花郎說起。”

作者有話要說:書裡顧繡風格基本和百度一致。不過本文架空,所以忌考據。謝謝。

下章開始加快劇情,黃怡回京。

第51章 19

窗外;柳樹好像是女子柔軟腰身的枝條伴隨著夏風輕輕舞動,一切顯得是那麼安靜。安靜的聽不到一點聲音;李蘭跪著;莫名淚流滿面。

秦氏似乎在回想什麼,忽的也哭了起來;說:“你快起來吧。顧家出事的時候我剛剛年滿十七;無奈家人因此入獄,後被男方悔婚。我一氣之下倒覺得不嫁也挺好;後來投靠到了孃親閨蜜家中,好在這位伯母剛生了個女孩,我便幫她帶姐兒,後作作為陪房嬤嬤陪姐兒出嫁,又替姐兒帶阿怡。”

李蘭點了點頭;沉默不語,安靜聆聽。

“我記得當時秀州貢院第一名是夏樊之,他是顧老太君丈夫大哥的兒子。因為顧家刺繡技法是傳女不傳男,繼承繡譜的那一戶女孩需要選個入贅女婿。這夏樊之便是顧老太君的丈夫親侄兒。在我們那頭,但凡能吃上一口飯的人家也不會把孩子入贅給別人做上門女婿,可見夏家是極其貧困的。貧困到夏先生自從入贅顧家以後,他兄弟的孩子們都上顧家祠堂,靠顧家救濟。”

李蘭嗯了一聲,見秦氏停頓下來,問道:“如此說來,這夏樊之怕是在顧家過的並不如意吧。”

“那是當然了。寄人籬下的日子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