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會每年向貴國至少提供價值二十億美元的物資援助,包括糧食、重金屬、卡車、軍火。。。。。。凡是戰爭需要的物資,美國政府都將敞開供應盟友。
最後,在做出這個決定時。我們還綜合了各國的意見,其中包括英國、自由法國、波蘭和土耳其。。。。。。他們都已經接受我國暫不宣戰蘇聯的意見。”
“土耳其?”
“是的,土耳其政府已經答應會在我國宣戰後,儘快推動加入同盟。當然。出於壓力,他們暫時也不會對蘇聯宣戰。但他們承諾,如果義大利和德國人越過海峽。或蘇軍進攻巴格達,願意向貴國和我們提供一切必要幫助。。。。。。。”
霍普金斯不愧是羅斯福的頭號幕僚,深入淺出條理清晰的分析著美國為何不對蘇聯宣戰。在外人聽來,就好像羅斯福是為了先專心打敗德國,避免蘇德結盟,委曲求全不得如此。但這個房間裡的每個人都知道,其實這就是既要消耗中國,又能讓美國避免同時打蘇德兩國的辦法。至於每年二十億美元援助,聽起來好多,但事實上光去年一年,國內總軍費開支就高達四百億民元(約合兩百億美元)。而根據貝祖貽的計算,明年軍費開支可能將達到四百億美元之巨,區區二十億美元連塞牙縫都不夠。
何況,這筆錢能不能到手還都是未知數。
不過這番解釋,也讓他迅速冷靜下來。說心裡話,羅斯福能在宣戰前主動派霍普金斯過來說明情況,還拿出分化蘇德關係,減輕巴爾幹和土耳其等國壓力的理由來解釋,的確是讓人無法挑刺。站在美國立場上,也確實害怕蘇德聯軍同時南下。因為他很清楚,除非是出現事關戰爭勝敗的重大紕漏,否則中國肯定不會向蘇伊士運河以西地區投送陸軍,就連馬上就要打響的塔蘭託,也是因為楊秋擔心坎寧安實力下降太大,為給英美吃一顆放心進入北非的定心丸,才做出的決定。
而且羅斯福那麼光明正大,就說明並不害怕自己會翻臉。因為他知道,中國已經卷入戰爭,在結束前不會也不可能撤出。最終勝利,是中美英三國絕不會更改的目標,所有對未來新世界的構架都必須建立在這個前提下。當然,楊秋肯定不信羅斯福這番鬼話,或許他真正的目的就是留蘇聯一命,用於在將來長期的牽制中國。但這點卻是自己不能接受的為了將蘇德綁在一起,一戰結束後就開始佈局,花那麼大代價,還犧牲那麼多精銳龍牙,不趁此戰徹底的分裂蘇聯,將來就更沒有機會。不過有一點,任何人包括自己都無法改變,那就是所有戰略都不是建立在紙面上的,而是要靠無數個戰術去打出。所以羅斯福採用了“暫時不宣戰”這個詞,就是因為他也不知道局勢會發展到那一步。
要知道,到目前為止,德國陸軍連一半實力都沒拿出來呢!而這點,恰恰是除自己外,全世界都不知道的。只要德軍能重現平行世界中蘇德戰爭的頑強,恐怕羅斯福的“腦溢血”會來的比歷史更早。
想清楚這些,楊秋的臉色漸漸緩和下來,連旁邊的嶽鵬和蔣百里都陷入沉思。在辦公室來回走了幾步後。停在懸掛大幅的作戰地圖的牆壁前,頭也不回的問道:“霍普金斯先生,羅斯福總統的戰略構思讓我很驚訝,如果貴國向蘇聯宣戰,確實沒有人能保證蘇德聯軍不會從巴爾幹和土耳其南下。但我個疑問,你們準備怎麼進攻德國呢?”
“丘吉爾閣下的建議是,首先應該在“歐洲柔軟的腹部”(指北非)站穩腳跟,確保直布羅陀、馬耳他、希臘、土耳其和埃及的安全。然後打敗義大利,迫使他們首先退出戰爭,最後從巴爾幹半島和義大利同時向歐洲大陸發起反攻。。。。。。。”聽到楊秋開口。霍普金斯懸著的心終於慢慢放下。不管是真接受,還是假裝,至少美國必須掌握戰爭主動權,而不是跟著北京的腳步走,這才是兩國鬥爭的核心!
“那麼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