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了大部分計程車兵,但緬軍在糧草上的損失卻不小。

得了緬軍的糧草。暹羅軍隊的壓力立馬就小了很多,在米實塔屠殺了五萬多緬甸青壯之後,作為英軍的先鋒,暹羅大軍極為主動的發起了一場又一場復仇衝鋒。

十天的時間,繼米實塔失守之後,緬軍又丟了卑謬,雖說暹羅前鋒的損失不少,但緬軍根本止不住暹羅大軍的攻勢。

米實塔、卑謬相繼失守,緬王也被嚇出了一身的冷汗,若不是聽了喬孤乃的建議,自己恐怕也會死在暹羅人的手裡。

面對節節敗退的戰局,喬孤乃就成了緬王手裡的一根救命稻草,在朝堂之上,緬王問計於喬孤乃,這位傈僳族的當家人,心裡早就有了腹稿,邊退邊打,一路練兵,緬軍固守曼德勒地區,就是楊猛事前做出的謀劃。

對此緬軍的高層雖說有些異議,但戰局如此,也由不得他們辯駁什麼,以馬圭為第一道防線,沿途佈置緬軍練兵,就成了緬甸上下一致的決策。

而作為英軍的先鋒的暹羅大軍,也算是殺得暢快,攻佔卑謬之後,屠殺了五萬多緬軍,也讓暹羅軍隊上下,熟悉了血腥的味道。

隨後而來的英軍,雖說發現了不妥之處,但暹羅大軍走在英軍的前方,雖說懷疑是屠殺,但現在戰爭的勝利是最重要的,英軍的將領,也就自動忽視了這樣的不妥之處。

打米實塔暹羅大軍用了五天的時間,打卑謬是十天,下一站的馬圭,算上行軍,暹羅王給前線將領們的時間是二十天。

暹羅王也發現了緬軍的弱點,那就是撤退需要時間,打的越早給養越多,米實塔繳獲的給養,是卑謬的十幾倍之多,快速打下馬圭,就成了擺在暹羅大軍面前的首要任務。

可馬圭並不好打,一路上的障礙太多了,每隔十幾裡就有一處緬軍的陣地,二十天的時間,別說打到馬圭,從卑謬到馬圭的路,暹羅大軍僅走了三分之一。

雖說緬軍依舊在敗退,但卻越來越難打了,暹羅軍隊的死傷也越來越多。

打退兩三萬緬軍,暹羅至少要付出幾千人的死傷,四十天的時間,暹羅大軍攻到了馬圭城下,但十萬大軍僅剩了五萬不到,望著馬圭城頭上層層疊疊的緬軍,暹羅大軍的高層,也有些無力了。

從米實塔開始,一直處於看客位置的英軍將領們,也一路觀看了暹羅大軍的戰鬥,越看越是膽寒,英軍的將領們,突然意識到,在這場戰爭之中,引入暹羅好像是很大的一個敗筆。

緬軍死戰不退,這在以前是很難想象的,在英軍的眼中,一旦出現一成以上的傷亡,亞洲的土著軍隊就會崩潰,可與暹羅大軍作戰的緬軍,卻是打破了這個魔咒,別說是一成,英軍的將領們見過幾乎要全軍覆沒了,還在血腥搏殺的緬軍。

暹羅人的介入,無疑是增加了緬軍的血性,這對英吉利將來統治緬甸,是極為不利的。馬圭聚集了更多的緬軍士兵,為了試試緬軍面對英軍的表現,一直在觀戰的英軍,決定攻打馬圭城。

戰爭開始了這麼長時間,英軍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十幾艘炮艇,近兩百門火炮,就是英軍用來對付緬軍的利器。

馬圭的攻城戰,從一開始就是白熱化的在進行著,英軍的炮火雖然犀利,但緬軍的反攻,打的一樣有聲有色。

伊洛瓦底江上的十幾艘炮艇,攻城的當夜,就被緬軍的戰艦給偷襲了,十幾艘炮艇,只跑掉了兩艘,對於炮艇,緬軍很是重視,這玩意兒對緬軍的威脅遠大於英軍的火炮。

為了偷襲這批炮艇,緬軍付出了近三萬的死傷,對敵的英軍也好不到哪裡去,十多艘炮艇被弄沉,前線的死傷也超過了八千,這一仗應該算是緬軍贏了。

在伊洛瓦底江小勝了一場,這並不能改變緬軍的潰敗之勢,馬圭在英泰合力之下,還是在攻城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