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國皇帝,如果他不願讓蒙古人進入德國腹地的話,西里西亞就是他最後的防線。所以,他派出了初期匆忙集結起來的兵力,以及聽從皇帝指揮的條頓騎士團前往西里西亞幫助亨利二世抵抗直到他在後方集結更多的兵力去跟蒙古人決戰。同時,波希米亞軍隊也北上前往西里西亞幫助亨利二世。於是,波日波聯軍(波蘭、日爾曼、波希米亞)就來到了蒙古軍隊的前面。然而,北線戰略上的主導權完全在蒙古人手裡,歐洲的聯軍是不能隨他們意願來選擇時間選擇地點作戰的。
60萬歐洲聯軍灰飛煙滅(6)
於是,正當聯軍快要集結起來的時候,拜答兒率先進攻聯軍的集結地,西里西亞的裡格尼茨。此時波希米亞王文西斯勞斯率領的5萬波希米亞軍隊還在離戰場還有兩天路程的南方正在趕來。歐洲人的缺乏戰略聯絡再次展現出來,亨利二世沒有與波希米亞軍聯絡,連兩天也等不了,倉促出城迎戰,於是原先計劃的波日波聯軍少了一個主力,變成了德波聯軍。
德波聯軍的數量,向來眾說不一,以最少的資料來說,是三萬的野戰兵力,以不誇張的最多的資料來說,是大約七萬的兵力,但是不論哪種資料,都不會比蒙古軍少。少了一支部隊,並不意味著指揮上的統一效能更好些,相反,已經集結起來的部隊五花八門,什麼旗號都有,彼此之間毫無配合,不能混編,於是不得不分成五個主要成分來分別指揮。所以德波聯軍這點並不算多的兵力,還分成了五個軍。再在戰場上布成三個批次的陣勢,更加削弱了原本就很弱的兵力。
德波聯軍的這五個部分是:第一陣一個軍,以日爾曼步兵和波蘭西部的志願礦工兩部分混編而成,由波蘭西部的領主莫利維亞侯爵的兒子,也叫勃烈斯拉夫(與波蘭國王同名)的指揮打前鋒。前鋒全部是步兵,因為亨利二世事實上並不敢直接與蒙古人決戰,他意圖以步兵做試探性的攻擊,並消耗蒙古人的部分實力。第二陣的有兩支部隊,一支是由克拉科夫逃來的將領速里斯拉夫指揮的大波蘭志願軍以及同樣從克拉科夫逃來的波蘭軍民,另一支是米切斯拉夫公爵帶領了逃亡來西里西亞的西波蘭軍民。亨利二世試圖用第二陣這兩支部隊,在適當的時候作為主力投入戰鬥,或者支援第一陣的日爾曼步兵擴大戰果。我們可以看到,到這裡,亨利二世仍然沒有意圖直接投入他自己的兵力,換言之,他希望在保留實力的同時,讓波蘭人去送死,如果波蘭軍隊與蒙古軍隊兩敗俱傷,那麼亨利二世就可以乘機東進吞併整個波蘭了。第三陣是亨利二世留下的預備隊,不過也是德波聯軍真正的主力部隊,這一陣的兩支軍隊,稍微靠前的是由條頓騎士團團長親自率領的條頓騎士團,稍微靠後的是亨利二世親自率領的西里西亞部隊。這些裡面就不少是騎兵特別是重騎兵了。
公元1241年4月9日早上,亨利二世率領這五支部隊,於裡格尼茨城中舉行宗教彌撒儀式之後,出城迎戰,兩軍佈陣於離裡格尼茨城約10公里的平原地帶上,這就是後來聞名於西方歷史的被稱為裡格尼茨殲滅戰的蒙古二次西征第三戰局北線的代表戰。
交戰的地方是平原地帶,德波聯軍的第一軍先出動去進攻蒙古前鋒,蒙古前鋒假裝不敵撤退,於是德波聯軍的第一軍就追擊,這一支部隊主要是日爾曼步兵和波蘭礦工臨時混編,軍紀不強,一看蒙古人後退,就亂哄哄地向前追擊,一下子就給引誘到遠離後面主力的地方。蒙古軍隊把德波聯軍第一軍誘離主力後,便回身接戰,箭如雨下,後面的德波聯軍見第一陣追擊地太遠了,第二陣的兩支部隊出於大家同為波蘭人的感情,便也脫離陣型在後面跟上來想要救援,但是已經來不及了。
德波聯軍第一軍的這些日爾曼步兵和波蘭礦工都是步兵,速度既慢,人數密集,而裝備又差,很多人連基本的防護都沒有,不要說盔甲,就連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