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大肚能容,真誠堅忍,頂天立地。這一切,黃興都做到了。

黃興的作為,表明了湖南人對人格魅力的追求。他說出了“男兒要為天下奇”的意願,也為湖南人樹立了令人歎服的楷模。

黃興是長沙人,字克強。他給人的外表印象是體力過人,少年時就能用一隻手舉起百斤的擔石,還拜師學過烏家拳術,頗有武林人士的風範。但他的文才同樣優秀,“文似東坡,字工北魏”。他十四歲進入嶽麓書院,十九歲進入城南書院,二十二歲中秀才。由於成績拔尖,被保送到武昌兩湖書院。湖廣總督張之洞對他非常賞識,保送他去日本留學。

黃興進入東京弘文學院師範科學習。他自幼習武,自然愛好軍事。他在課餘請日本軍官講授軍事課程,每天清晨練習騎馬射擊,為日後領導武裝起義打下了基礎。

甲午戰爭中,日本窺視中國東北,黃興和其他留學生組織抗戰義勇隊。他與陳天華決定回國發動起義,推翻清廷,建立民主國家。

黃興仰慕譚嗣同,曾在筆記中寫道:“朝作書、暮作書,雕蟲篆刻胡為乎?投筆方為大丈夫!”但他平時沉默寡言,外表端敏慎重,清朝官員察覺不到他的內心的反叛。

黃興回到湖南以後,長沙明德學堂聘他任教,併兼任學監。他在學校裡聯絡同志,宣傳革命思想,邀集陳天華、宋教仁等二十多人,創立反清組織華興會,被公推為會長。由於行事低調,不曾招人耳目。他身著體操服,舉止卻非常儒雅,絕口不談政治。

黃興聯絡會黨,議定在第二年秋天,乘慈禧過七十歲生日,在長沙舉行起義。不幸的是,這次甲辰起義因洩密而失敗。黃興再次東渡日本,計劃組織一個龐大的反清集團。他約好宋教仁、陳天華、陳潛和趙恆惕等湘籍學生,聯合各省一百多名學生,組成革命同志會。

黃興得知,馬福益在甲辰起義流產後輾轉到了湘西,準備在洪江起事。黃興顧不得清廷正在通緝他,秘密乘船回國,和謝祺一起,從上海運送槍械到漢陽,再從漢陽用木船轉運到洪江。過輪渡時,四名湘軍搜查違禁物品,發現了槍械。他們只好拔槍出擊,上岸逃跑,通知哥老會取消起義。黃興扮作商人去了漢口,再次遠赴日本。

此後不久,孫中山從馬賽乘船抵達日本,中國留日學生熱烈歡迎。孫中山得知華興會著名首領黃興就在東京,便想與他結識。黃興的心情也是一樣。

透過日本人宮崎的介紹,孫中山和黃興在神東坡湖南留學生聚居地見面了。兩人一見如故,促膝交談,從反滿談到建立同盟,愈談愈投機。黃興將在場的華興會骨幹引見給孫中山。隨後,他決定與孫中山聯合,召開在日革命派聯合大會。來自國內十七個省的留學生會聚一堂。孫中山高興地說:“全國十八行省,只有甘肅一省缺席,看來革命事業正旺,成功為期不遠了!”大家公推孫中山為同盟會總理,確定同盟會的宗旨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黃興提請加入同盟的人立下誓約,推請孫中山起草同盟的誓詞。

入盟儀式結束後,孫中山把黃興單獨叫到裡屋,給了他單線聯絡的暗號。然後,孫中山向眾人致詞:“自今日起,諸位已不是清朝人了!”話剛講完,會議室後面的長椅子訇然撲倒,眾人大驚。孫中山卻笑著說:“這是顛覆滿清的預兆!”眾人轉驚為喜,都鼓掌慶賀。

不久,兩百多名會員舉行同盟會成立大會,公推孫中山為總理。

劉揆一等湖南籍留學生,一開始並不贊成孫黃結盟,湘粵聯手。他們說,為什麼要放棄華興會的理念,屈從於興中會呢?但湘粵聯手革命成為事實之後,他們就全力以赴,不存二心。新組合的同盟會大造革命輿論,又注重革命準備與軍事行動。他們養精蓄銳,廣納賢才,黃興親自掌握留日陸軍學生的入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