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意識形態,說白了就是企業的思想體系,這是企業的靈魂。為什麼我們說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的靈魂?是因為政治的功能首先就在於構建一種思想體系——注意,不是文化體系,而是思想體系——以規範人們的思想意識,透過意識形態的建設與管理,從而把人們的一切行為納入管理規範之中,讓人們自覺地又有組織地進行社會活動。如果這一體系成熟了,得到了一定的社會認同,才是一種文化的表現。文化,並不是關在辦公室裡由少數人編寫出來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真正動力。”

至此,我們已經明白,企業思想實質滲透於企業的一切行為之中。只要有人的存在,思想就無處不在,也無時不在。形形色色的思想意識,主流意識不去導引它,那麼非主流意識就會去導引它。主流意識可能導引出正面合力,非主流意識導引出來的可能就是離心力。在資訊多元時代,尤其是這樣。所以我們說,企業意識形態的管理對企業管理的作用是極為重要的。具體地說,企業意識形態管理對企業管理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企業意識形態是企業一切工作的指導系統,是評判企業行為的主觀意識標準。

企業行為總是一定企業思想的反映,有什麼樣的企業思想意識形態,就會有什麼樣的企業政治行為。如果說,企業利益目標是一個結果,那麼,體現在這個結果上的主觀意圖就是企業意識形態的表現。比如一個經營專案的利潤結果是100萬元,而主觀意圖是200萬元,那麼,是不會被評判為經營成功的,雖然同樣是賺了錢。相反,一個經營專案的主觀意圖是虧損200萬元,結果虧損額是100萬元,企業意識形態一定會評判為極大的成功,雖然同樣是沒有賺錢。意識形態對事物的評判在於事物的主觀預期與事物實際結果的吻合度,而不是固化了的一個標的或資料。

企業意識形態不僅對企業成果的評判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更作用於企業經營過程,甚至企業活動每一個細小的工作行為。存在於企業中的一切觀念物,包括規章制度、產品標準、工藝流程標準等等,都是企業意識形態的反映,有什麼樣的企業意識形態,這個企業就會有什麼樣的規章制度、產品標準和工藝流程標準。

企業意識形態的這種能動作用讓企業的一切行為,圍繞著核心意識轉動、擴散,指導著企業政治行為上禁止什麼和倡導什麼,界定著企業一切思想、行為的是非與對錯,主導著企業的喜、怒、哀、樂。2008年大地震捐助活動中,神州電腦公司一名員工沒有捐款,就被其吳海軍總經理評判為“人渣”。我們在企業實際活動中,經常產生的人際磨擦、糾紛,都是意識與觀念的激烈碰撞的表現。很多激烈的爭吵與辯論,最終的結果都是“說清楚了就行了”。可見企業意識形態對企業管理的重要性。因此,沒有統一的意識形態體系,就沒有統一的工作標準,企業就會像一盤散沙,企業就沒有核心,就沒有權威。所以,我們說,什麼是領導力?思想就是領導力。

二、企業意識形態是企業資源合力的根本源頭

企業資源無論多少和大小,其後面都是人,一定的資源總有著一定的持有人。從這一意義上說,企業資源的組合,實際也就是人際的組合。而企業的人際是非常複雜的,不同的利益關係構成不同的人際關係。不同的思想理念、不同的價值觀念,僅僅由於相同的利益增值取向組合在一起,人際關係本身就是非常脆弱的。

與企業最為相近的企業薪酬體系人際,也並沒有太多嚴格的政治審查,或根本就沒有政治審查,本就是一個非常混亂的意識混合群體,更何況利益聯盟等其他人際關係呢?有尋求能量發揮的,有衝著工薪標準來的,有奔分紅來的,也有為混日子來的,而且各自心中的是非標準、價值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