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馬皇后。成祖的生母問題,不只是關係到他的身世,而且深刻地影響到他一生的行為。

朱棣在宮廷中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期。他11歲的時候被封為燕王。又過了1o年,他已成了一個英姿颯爽的青年,便率領護衛就藩北平。這段時期的生活對他以後的道路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編輯本段宮廷生活

在一般人看來,帝王子孫們的宮廷生活一定是非常幸福的。其實不然,除了物質生活富足以外,其它樂趣並不多,甚至可以說是枯燥乏味的。

據說明成祖朱棣俊逸不凡參加朝祭

他們要沒完沒了地參加各種朝見和祭儀,都要一本正經,不能有半點兒戲。除此之外,就是跟隨幾個大儒一天到晚誦讀儒家經典。只是他們偶而到郊外走動時,才能目睹到一些民間生活情趣。每當他的皇帝老子要舉行大祭如郊祭、謁廟時,朱棣和他的弟兄們都要去助祭。第一次可能還覺得挺新鮮,但時間一久,其枯燥乏味是可以想見的。

習儒尊孔

另一項主要生活內容就是學習儒家經典了。朱元璋年輕時沒機會上學,後來只是在馬背上學了點文化,當他親自撰寫詔敕或什麼祭文時,語句都是似通非通的。他為徐達墓撰寫的碑文,誰也斷不開句。朱元璋一生都為自己文化水平低而遺憾。因此,他十分重視對孩子們的教育。

朱元璋稱帝的第一年,就在宮中修建了大本堂.作為太子和諸弟學習的場所。堂中藏有大量歷代圖籍,供他弟兄們觀覽。徵聘各地名儒,輪班授課,教育太子和諸王。師傅都是滿腹經綸的大儒,其中如宋濂等。他前後十幾年,向太子和諸王講四書五經,講封建禮法,一舉一動都要合封建禮儀。

教育有方

如何教育這些皇子們,朱元璋對儒臣們提出了他的教育方針:“譬如一塊精金,要找高明工匠打造,有一塊美玉,也要有好玉匠才能成器。有好子弟,不求名師,豈不是愛子弟還不如愛金玉嗎?

我的孩子們將來是要治理國家的,各功臣子弟也要做官辦事。教育他們的方法,最要緊的是正心。心一正,萬事都能辦好;心不正,各種邪欲都來了,這是最要不得的。要教他們切實的學問,用不著像一般文士那樣,只是會記誦辭章,沒一點好處。”在朱元璋看來,學問重要,德性更重要。

師道尊嚴

在皇子們的師傅中,有一個叫李希顏的,原是個隱士,因名氣高,朱元璋寫了親筆信把他徵召入京,讓他當皇子們的老師。在古代,私塾的老師手裡都有個戒尺,學生不聽話就要捱打。他大概已經習慣了這一套,對皇子們依然很嚴厲。有一次,一個皇子不聽話,讓他打在腦袋上,腫起個泡。朱元璋見了很心疼,一時大怒,準備治李希顏的罪。馬皇后在旁勸解道:“師傅教我們的兒子以聖人之道,哪裡還能對師傅怒呢?”朱元璋這才消了氣,不久還讓李希顏升了官。史書中沒記載捱打的是不是朱棣,但他肯定是在這樣嚴肅的氣氛中進行學習的。

言傳身教

朱棣兄弟們除了接受師傅們的教育外,還要隨時接受朱元璋的訓誡。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的一天,朱元璋退朝回宮,趁朱棣兄弟們都在跟前,便指著宮中的一片空閒地對他們說:“這裡並不是不可以建亭臺樓榭,作為遊玩場所,只是不忍心多費民財罷了。過去商紂王大造瓊宮瑤室,結果使天下人都怨恨他。漢文帝曾想建露臺,因憐惜一百兩銀子的費用,就沒有建,所以當時國泰民安。你們以後要經常心存警戒啊!”在這種場合,朱棣兄弟們都要格外恭謹,否則的話,一受懲罰就比師傅們更嚴厲。

朱棣從他父皇那裡接受的完全是封建正統教育。對此,朱元璋曾有一段明確的自白:朕於諸子常切諭之:一、舉動戒其輕;二、言笑厭其妄;三、飲食教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