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南京應天府,也就是後世的商丘附近。

對於趙構的龜縮,陳正匯和楊應麒各有各的看法,陳正匯認為趙構這等行為十分可憎,簡直是置父兄性命於不顧。楊應麒卻認為他的這種考慮有理智的成分在裡面:“他現在衝到汴梁去,救出父兄的機會未必很大,把自己的性命也搭上去的機會卻不小。”

陳正匯睨了一眼他的上司說:“七將軍,要是大將軍與宋帝易地而處,您與康王易地而處,你也會像他這樣麼?”

“不會的。”楊應麒道:“我和大哥不會讓自己陷入這等尷尬境地的。所以你說的這種事情不會生。”

陳正匯道:“未必吧,現在大將軍也在金人手中,景況可未必比宋帝好!”

楊應麒心頭一震,嘆道:“你說得對,我方才的說法是太看不起別人了。要真是和他們易地而處,也許我也不能做得更好。”

陳正匯也知道剛才那句話觸到了楊應麒的痛處,不敢再糾纏下去,轉換了話題,說道:“以現在的形勢看,七將軍你認為宗翰宗望接下來會怎麼做?”

楊應麒道:“這還用說,定然是要將趙氏連根拔起。”

陳正匯道:“他們要將趙氏連根拔起,那我們就要儘量保住趙氏,以號召天下抵抗金兵。”

“不錯!”楊應麒道:“如果宋廷二帝逃不出來,那麼趙構承繼大統的機會就很大,那時候……”

陳正匯道:“那時候如何?”

“繼續扶植他。”楊應麒道:“如果有必要的話,還要出兵保護他!只要趙氏一脈尚存,中原未定,宗翰宗望便不能無後顧之憂,便不敢過分逼迫大哥!”

陳正匯道:“可萬一趙構真能中興大宋……”

“這還用說!”楊應麒道:“如果大宋中興之勢太旺,那我們就要反過來想辦法抑制它。”

陳正匯道:“可我們要正式向中原拓展,始終顧忌著大將軍,這樣拖下去,始終不是辦法!”

“是啊。”楊應麒道:“大哥的事情真不能再拖了,越拖我們恐怕越不利。”

就在這時,中原方面傳來訊息:大宋兵馬大元帥康王在南京應天府即皇帝位,改元建炎。

楊應麒聞訊笑道:“他的動作倒也不慢。”便以完顏虎之名遣使往賀,算是承認了這個政權。

是年為華元一六七八年,金天會五年,存在了一年多的靖康年號自此而廢。( )

第二二四章 建炎之立(上)

華元一六七八年,金國所立的傀儡皇帝張邦昌抵不住朝野上下的壓力,迎立已廢的元佑皇后,尊為宋太后垂簾聽政。

元佑孟皇后因為早已被廢,名爵早除,所以金兵擄掠趙氏宗室時便把她漏了。在張邦昌登基的前夕,這位廢后所居的建寧宮失火,在混亂中她逃出宮門,依附於前通直郎、軍器監孟忠厚家。張邦昌即位後把她推出來,本意是借趙氏餘蔭彈壓朝廷,頗有點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味道。可惜張邦昌不是曹操,元佑皇后以一個被廢的皇后,也沒有足夠的權威號令天下。張邦昌號令不但出不了汴梁四壁,就連汴梁城內也多有人勸他退居臣子之位。

張邦昌至此才知道皇帝這個位子自己是坐不穩的,其時趙氏留在大宋的宗室男丁裡,還沒被金兵擄走的就以兵馬大元帥、康王趙構的血緣最近,所以天下士林都有擁立之意。由於金兵已經北退,宗澤、曹廣弼等已準備進軍奪回汴梁,張邦昌大駭,監察御使勸他說:你現在搶先迎立趙氏,將來還能轉禍為福,圖個善終,否則別說皇帝,連命也保不住!

終於張邦昌在眾官的敦促下,以太后的名義遣尚書左丞馮澥為奉迎使,持皇后詔書前往迎立康王。

趙構得詔書大喜,這做皇帝的心思他從汴梁被圍之前就開始想了,當時是恨不得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