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胡寅道:“太后所立,群臣所戴,自然是胡寅之君。”
楊應麒道:“既然這樣,那我問你:你的君主請我幫忙,你卻來阻撓你君主的事情,你說你這到底是忠?還是不忠?”
胡寅愕然,咬牙道:“胡寅是忠於國家社稷!”
楊應麒道:“那你是說你們這位新的趙官家不忠於國家社稷了?”
胡寅連說了幾聲“這”後,竟然是無法自辯!
“原來你連自己在做什麼都沒想明白!”楊應麒嘆了一口氣,說道:“現在是你這個新的官家三番兩次來信請求我幫他賣國,我站在中間也難做,眼下攔是攔不住的了,只有把書信轉交給大金皇帝了。我告訴你,你這個新的官家想賣兩河,人家金主還未必肯買呢!”
胡寅一凜問道:“七將軍的意思是……”
楊應麒道:“我們漢部乃是大金的心腹大患,看宗望宗翰的意思,應該是要先滅趙氏,孤立漢部,然後再以天下壓一隅滅我漢部,到時華夏可就亡天下了!如果趙氏不滅,他們女真人有腹背受敵之憂,便沒法全力來對付我們漢部。所以就算你們官家願意割地稱臣,金人也未必肯買帳!”
胡寅道:“七將軍是說金人不亡我趙氏不肯罷休麼?”
楊應麒道:“這個當然,難道你不這麼認為麼?”
胡寅道:“若是如此,那可得趕緊通知朝廷嚴加防範了。”
楊應麒大笑道:“防範?從一開始就不該鬆懈!就算金人暫時答應了你們官家的條件,但你認為他們會守約麼?海上之盟也是兩國共立,當時他們對入侵大宋還沒有十足把握呢,結果他們還不是說撕就撕?現在他們摸熟了中原的道路,這往後的日子多半會來得更勤!你們官家就算不想打仗,這仗也會追著他打。我言盡於此,該怎麼辦,你們自己掂量吧。”( )
第二二四章 建炎之立(下)
南宋趙構政權建立以後,對於今後的軍事戰略該如何開展,金軍高層產生了歧異。
由於這次攻宋已經取得了豐厚的人力、財力,金軍實力大增,所以金軍東路軍的激進派認為應該把經略的重點重新放在漢部上面,先除漢部再掃平天下。這些人認為優容漢部如同養虎為患,若不先剷除漢部,大金遲早有危亡之秋。
但是兩次南侵已讓金軍上下看到:宋朝大而疲弱,金軍一路攻打過去,除了在陝西兵面前遭到一些抵抗之外,在其它戰場宋人基本上是一擊而潰,而擊敗大宋後獲得的回報又極高;相反,漢部是小而堅強,金軍前後兩次南犯都沒得到過什麼實實在在的好處,第二次更是付出了頗為嚴重的傷亡,而且許多人都相信就算最後把津門攻陷,漢部多半也會像當初放棄遼口一樣一把火把津門給燒了,那樣他們將付出極大的代價而什麼都得不到!所以這一派的觀點認為應該先滅趙構,重新扶植一個傀儡政權來統治黃河以南地區,然後再傾天下之力對付漢部——畢竟,漢部的勢力侷限於東海,如果大金能夠得到整個中原,屆時沿海設限,讓漢部得不到大6人力財力的補充,那漢部之滅就指日可待!
前一種觀點是生死存亡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而後一種觀點則是從侵宋、滅漢兩事的價效比來考慮問題,當前的局勢對金軍大利,所以所謂“生死存亡”之論大多數人覺得太過了,在他們看來,先平宋還是先滅漢,最終導致的差別,也不過是大金一統天下的腳步順利或不太順利而已。
就連宗望慢慢地也傾向於第二種觀點,他認為漢部一定是要滅的,但眼下剿滅漢部的條件還不成熟:就內部條件而言,既然軍中大部分人認為先平宋再滅漢更好,那可能會讓金軍在攻打漢部的時候無法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