彥衝將漠北之事告知他,石康聽後大感吃驚。但他也不多議論,只是請折彥衝巡視京畿道西北防線的重要據點。折彥衝對石康的這種反應十分滿意,因為他來居庸關不是要聽石康對漠北之事有什麼非凡的見解,而是要看居庸關的守備是否牢靠——只有南邊穩住了,他才能放心地北上打仗。

石康是漢軍中資格最老的戰將之一,雖然一直以來建立過什麼出奇的功勞,但他為人紮實,用兵紮實,做事也紮實,這大半年來負責防禦居庸關這道防線,將防禦工事、敵情偵察等工作也做得相當紮實。折彥衝巡視了一趟後大感放心道:“好,好!有你在,這居庸關應該不會有事了。”

石康卻道:“那倒不然。現在看來沒有破綻,是因為宗翰派來和我對峙的,其實也不是他的主力。如果將來我們大軍北上增援六將軍,宗翰聽見訊息,勢必來犯,到時候我可就沒把握能否擋住他了。”

他說出這樣保守的話來,折彥衝不怪反喜,點頭道:“放心,這次北上,我也不會帶走京畿道所有的兵馬,仍然會留下一支大軍給開遠鎮守京畿、支援四方的。宗翰若不來,擋住前鋒便是你的責任;宗翰若來,自有開遠與他對局!”

石康問:“陛下,你要親征麼?”

折彥衝嘆道:“如今連鐵奴也失陷了,除了我自己,還能派誰去?難道讓三將軍去麼打漠北,由我坐鎮京畿麼?”

石康想了一下,說道:“以君臣之分來說,理應是三將軍,或者五將軍出馬會好一些,不過若論才能,確實還是大將軍親征最合適。”這時折彥衝稱帝未久,一些舊臣故將偶爾也弄錯稱呼,折彥衝也不見怪,不過也僅限於一些老臣子才有這樣的資格。在這種約定俗成下,大漢境內有敢稱將軍的,卻沒人敢接受“大將軍”的稱號,也不會有人叫曹廣弼以外的人作“二將軍”,叫楊開遠以外的人作“三將軍”,似乎從“大將軍”到“七將軍”,已經變成了對那七個人的特定稱呼了。

漠北的這個訊息,在折彥沖和楊開遠還沒商量清楚之前,連盧彥倫也不知道。但給楊應麒和曹廣弼的書信卻在折彥衝召開軍事會議之前就已經出。

曹廣弼收到訊息,暗自吃驚,不過他也沒在如何征伐漠北一事憑空表建議,而只是修書告訴折彥沖和楊應麒:“黃河無恙。”

這個保證看似和漠北軍情毫無關係,但正在居庸關防線巡視的折彥衝收到:“好二弟!好二弟!”( )

第三零三章 財神的口袋(上)

楊開遠到達塘沽之前,楊應麒便已召集幾個重臣商量,韓昉、陳顯、張浩、陳正匯與正在塘沽辦事的郭浩都得以與聞此事。

這次的會議,牽涉較大的第一是該管戶部的陳正匯,其次是該管兵部的郭浩,再次才是領安東南路政務的張浩和領京畿路政務的韓昉——因為將來無論要人還是要糧都很可能會從這兩個地方徵調。陳顯在這件大事上牽涉最少,所以在會議上幾乎是一言不。

楊應麒先問郭浩以軍事,郭浩道:“楊帥在蕭帥北上之後,便一直沒有停過增兵漠北的準備。軍方不但廣派偵騎,密切留意漠北的形勢,而且還將一些漢地兵將,打入蒙兀爾將軍麾下的胡族老兵中進行訓練,希望能讓他們儘快懂得漠北的人是怎麼打仗的。此外,還有三支人馬在今夏就已經出了長城舊址,到草原上訓練去了。”

楊應麒點頭道:“這些我都有所耳聞。三哥的想法,是等我們因河北改革的事情緩一緩,錢糧上舒展了,第二批人馬就北上增援。他的隊伍都等著呢,一來是等我的錢,二來是等六哥的訊息。如果六哥天縱英才,真能一舉平定漠北,那我們的人便不用北上了,直接開往雲中去。”

“是。”郭浩道:“不過,這次蕭帥傳來的訊息,卻比我們預料中要惡劣得多。楊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