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樂、安喜、望都諸縣。每過一城,都由劉萼任命官吏。劉萼人面雖廣,性情卻貪。每任一人,均圖重報。河北邊境州縣的官吏,正直的大多在抗金戰爭中死光了,這幾年戰火如燎,能在這片地面左右逢源挺到現在的大多是豪滑之輩,劉萼的作風,正對他們的思路,所以劉萼圖謀重報,他們反而安心,認為這錢花了出去,在大漢朝廷中多半就能保住身家性命了。
那邊李世輔諸將沿著黃河北流,從河北東路打下來,這邊曲端卻由真定入中山,一路打上去,終於進入了屬於燕京道的易縣、涿州。這時楊開遠屯於燕京東南的安次,蕭鐵奴屯於燕京東面的香河,折彥衝則已經佔據了燕京北面的懷柔,三人聽說曲端到了燕京西南的涿州無不大喜。楊應麒在塘沽也是驚喜交加,嘆道:“二哥的動作好快!”
曲端進入燕京道這件事情對漢軍來說乃是極度重要的事件——甚至比蒙兀爾、李世輔的會師更為重要!果如劉萼所料,漢廷四巨頭因為重視此事而給此事的執行者曲端記了一項大功,折彥衝頒下犒賞,蕭鐵奴傳來勉勵,楊開遠增益之以兵馬,楊應麒惟恐他後援不繼更是調撥了許多錢糧來。不旬日間曲端所部便從進入燕京道初期的八千人增加到兩萬五千人,錢糧充足,後顧無憂,他在涿州犒勞三軍後便一鼓作氣攻下良鄉,完全切斷了燕京城往西南的道路。
華元一六八二年七月上旬,燕京炎熱的地氣尚未散去,漢軍將近二十萬人馬從四方圍攏,將這座古城團團圍住。( )
第二八八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
燕京合圍後,楊應麒最關心的,不是燕京的戰況,而是塘沽通往四方的道路。
第一條道路,是從塘沽延伸往往東北。這條道路上雖然還有一個尚未攻克的榆關在,但無論是走海路往遼南還是走6路經大定府都已是一片通途。
第二條道路,是從塘沽延伸往山東。這兩個地方依然可以沿著渤海沿岸進行海上來往,不過如今河東東路的沿海州縣大部分已經歸降,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以軍事、政治力量來維持一條平安的6路應該不是一件難事。
第三條也是楊應麒最重視的道路,是從塘沽延伸往太原,並由此而延伸往陝西!楊應麒在收到曲端到達燕京道以後便馬上動用了大量的人手,以確保漢廷能儘快取得對塘沽以東信安軍、保定軍、雄州、保州、中山、真定這一路州縣的統治,楊應麒急切需要這樣一條道路,這是他整合漢廷在東海和秦晉兩大板塊的統一之路!
信安軍、保定軍、雄州、保州等地在佔領之後,陳顯安排下去的人手很快就接掌了這些地方,但中山、真定諸州縣卻遇到了一點障礙,陳顯對之前劉萼所安排的這些官吏並不滿意,有心易之,但楊應麒在考慮種種因素後卻決定對這些人予以保留。
七月下旬,燕京城外四路大軍開始攻城,而韓昉的車駕也已進入塘沽。與他一起到達的還有大批的北國士人,這些人或者來自大定府,或者來自燕京,進入塘沽後,大多數便順理成章地成為漢廷中樞zf官吏的基石。此刻塘沽已經成為新漢政權臨時的行政中心,隨著對燕雲地區局勢的看好,大批的商人也從海6兩路蜂擁而至,一年多來因為宗輔封鎖而死氣沉沉的塘沽市井再次煥出活力來。
八月上旬,王宣率領山東大軍五萬人進逼大名府,宗弼向北的攻勢為之一頓。得益於王宣的牽制,王彥和徐文都因此而穩住了戰局。這時曹廣弼已知道曲端在北線進軍順利,認為自己不需要再北向增援,因此便越過太行山,親自指揮對宗弼的戰鬥。有了曹廣弼作為河北東西路軍勢的總指揮,漢軍在這一塊的行動馬上就靈活了起來。宗弼見曹廣弼親來,也知北上的希望已極為渺茫,又恐被趙立、李彥仙從山東、洛陽抄他後路,更怕趙構趁機捅刀子,無奈之下只好逐步撤到黃河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