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形容知己情誼。只是這古琴上卻為何刻下這幾個字呢?是不是當年這琴的主人也曾有過一位“高山流水”的朋友?那這琴的主人是誰?他的朋友又是誰呢?若並非如此,那當年又是誰刻上去的?又為什麼只刻了這幾個字?這幾個字又有何特別意義?
一時間心思竟全沉到了這八個字之中,指尖反覆地摩挲著。
高、山、流、水、永、以、為、記……
一個字一個字地撫過去,來來回回慢慢地撫摸著,摸著摸著,忽然覺得指下的觸感略有些不同,於是再摸一遍,這回知道了,是“高山流水”四字略高於下排的“永以為記”。
高、山、流、水。
撫著這四字,傾泠不自禁地微微一笑。琴曲中是有一曲《高山流水》的,母親曾經教過她,這麼想著時,指尖便忍不住在這四字上一字一字地按著《高山流水》的調,輕輕敲了起來,一邊敲一邊想著,這才是真正的“高山流水”在奏《高山流水》。
只是當她一曲敲完之後,卻發生了奇怪的事!
“永以為記”四字忽地彈跳起來,於是琴身上便露出了一個長約兩寸的小口子。
傾泠當場呆住,想不到這樣奏一曲《高山流水》,竟會奏出這樣的結果來。待得回過神來,從小口子看去,才發現竟有物藏於琴腹之中。當下取出,觸手柔軟,竟是摺疊齊整的白絹,只是色已變黃,想來年代久遠。
驚奇之下,她翻開白絹,見是一大一小兩塊摺疊在一起,絹上皆有墨跡,雖年久失色,但依然可清晰辨認。於是她先看了那塊小的白絹,只見其上記有:
予今日撫琴,信手彈來,竟為《傾泠月》。此曲自與無緣別後再不聞,予亦不曾彈起,多年過去,予竟記憶清晰,不覺默然。昔年天支山巔,予與無緣知己相約琴歌相合,然自別後,予周遊天下,尋幽訪勝,遍交世間奇士,卻不曾再與無緣一會,亦不曾聞其蹤跡。山河壯麗,天地無垠,竟不能留君兮?
此曲,乃當日無緣隨心所彈,此琴亦是其當日所用,予今日再撫,心頭悵然,神思茫茫。
¤╭⌒╮ ╭⌒╮歡迎光臨
╱◥██◣ ╭╭ ⌒
︱田︱田田| ╰……
╬╬╬╬╬╬╬╬╬╬╬╬╬╬╬版 權 歸 原 作 者
。
… 手機訪問 m。
壹 庭院深深深幾許(10)
“傾盡泠水兮接天月,鏡花如幻兮空意遙。”
憶無緣當日曾念念此語,感君之意,念君之心,予今日便以此曲為憑,寫心法一篇,既和此曲,亦酬知己,以記天支一夜。
風夕於延治十二年七月七日
這些字寫於白絹右側,但其後又記有數行,字小且緊湊,想是後來添上去的。
皇朝十九州以玉州最為秀逸,予與息常遊於此,近日再遊,邂品琴大會,天下名琴皆聚於此。忽記當日別時,無緣曾曰“《傾泠月》中記我一生所學”,細察,果於琴身中覓得白絹三幅,分“君策”、“兵言”、“武學”三篇,閱畢,予歎服。然息定不屑一觀,更不願子孫後代習玉家之文武。可此三篇乃無緣一生心血所結,豈能就此絕世。予思量再三,“君策”、“兵言”若現民間,反生禍端,是以,予留之。《傾泠月》琴譜、心法及玉家武學,予復藏琴中,以琴遺會,願有緣者得之,他日紅塵可再現玉家風采。
再,得者須記,汝之師,乃“天人玉家”玉無緣,汝得其絕學,當芝蘭品性,君子行事,切不可有辱玉家之名。
風夕於延治十五年七月七日
白絹的左側又另記有數行字,還有一些似字似圖的符號。傾泠一看,便知是琴譜,想來這譜就是絹上所言的《傾泠月》,而另外那幾行字可能就是契合此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