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心了。”

虞世南頓首道:“陛下,諫言乃是為臣者本分,陛下能夠採信更是為臣者幸運,老臣深感有生之年,得遇陛下這樣的明主。

只是老臣已然年邁,自覺精力大不如前,恐難再侍奉君前,故請陛下恩准臣歸家安養……”

辭官!

奏上最後一諫,虞世南突然提出辭官!

八十歲高齡,提出這樣的請求似乎合情合理。尤其是長途跋涉,祭奠亡兄之後,更加心有感觸,這都可以理解。

但虞世南這一走,朝中局勢似乎會有些微妙變化,這是李世民必須要考慮的。

第一反應,李世民有心挽留,但轉念一想,虞世南已經八十歲了,又能再挽留多久?強留朝中,不讓老臣安養晚年,似乎也不是仁君作風。

所以這事,他不能反對,但是眼下……時機似乎不那麼恰當。

“伯施啊,你年紀確實大了,回家安養晚年,含飴弄孫也在情理之中,是應該。不過眼下,朕還離不開你啊!”李世民誠懇道:“再等等,待明年年初時再歸家,可好?”

李二陛下的心思,虞世南瞭然於心,皇帝需要這半年時間來重新佈置,也許還得尋找新的合適人選。

此事不只關乎皇帝,關乎朝堂,也關乎自己身後的一大群人。這個時候,只要自己還能動彈,便不能立即撂挑子。略微的沉吟後,虞世南欣然道:“臣遵旨!”

ps:虞世南是次子,但過繼給叔父虞寄,故字伯施。按古代取表字傳統,“伯”為嫡長子所用字眼。

第六十五章 君之謀,帝之忌

貞觀殿,李世民正來回踱著步子。

這是他一如既往的習慣,每次遇到難事,都這樣讓自己靜心沉思,思索對策。

此番的難事便是虞世南辭官乞養!

一個八十歲的官員請辭,看似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如果此人身份特別,意義便不同尋常了。

虞世南是越州餘姚人,出身會稽虞氏,是南方人,更是江南方士族的代表人物。

自魏晉實施九品中正制後,直到隋唐,都是士族興盛的貴族社會。某人想要登上,並坐穩皇位,少不得士族的支援。

有鑑於東晉以來的南北東西分裂,天下士族也因地域而分為不同的集團,比如關隴貴族、山東士族和南方士族。

自東晉司馬氏南渡開始,南北分裂達數百年之久,隋朝滅陳,一統南北也不過數十年時間,南北隔閡焉能輕易消除?

隋煬帝修運河是為加速南北融合,隋唐兩朝皆重用一些南方俊傑,亦是為了籠絡南方士族,加速南方百姓歸心。

而今大唐朝廷裡有分量的南方人不多,蘭陵蕭氏的蕭禹算一個,乃是南梁皇室後裔。

還有昔日西梁蕭銑麾下的岑文字也算,禮部尚書王珪雖祖籍河東,但是南梁尚書令王僧辯之孫,亦算南人代表。

還有便是永興縣公虞世南,虞家是南方高門大戶,其兄虞世基在前隋時便是內史侍郎,等同於唐朝的中書侍郎,可謂位高權重。

而今虞世南要辭官,且年已八旬,王珪的身體也不大好,如果這二人不在了……朝中有名望的南方重臣便只有蕭禹和岑文字了,兩個人能完全代表南方士族嗎?江南與荊湖的世家大族,士子百姓能滿意嗎?

更何談南人歸心,南北融合?更重要的是朝堂上微妙的平衡也會被打破,少了些許分權和制衡,關隴貴族和山東士族權勢必將擴充,越發尾大不掉。

這不是李世民想要看到的局面,在離不開關隴和山東世家的情況下,只能以分權和制衡的手段來達到集權。自從實施三省六部制,宰相不止一人後,皇帝便深諳此道。

南方士族相對勢力最弱,卻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