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韓休接手了洛陽軍隊對長安的進攻之後,自然是開始不死不休的騷擾著長安城,可惜武威郡王蘇寧卻一直都是不急不緩的迎戰,並沒有率領城內大軍出城和他們決戰的想法,自然是讓韓休和他的二十萬大軍有種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感覺。

而就在這場長安防守戰打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唐玄宗李隆基的大隊人馬已經逃到了長安西側的馬嵬坡,而這個異常繁忙的交通驛站註定了成為李隆基的葬身之地。

元時空的天寶十五載(756年),為了躲避安史之亂叛軍,唐玄宗李隆基從長安出逃,前往益州避難。

當來到長安西側馬嵬坡這個地方的時候,護衛唐玄宗李隆基逃離的禁軍士兵突然發生了譁變,逼迫唐玄宗下令殺死了那位華夏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史稱馬嵬兵變。

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道:“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而楊貴妃的香消玉損,使馬嵬坡這個地名變得家喻戶曉。

馬嵬坡位於今天的Sx省興平市以西的李家坡村旁。

興平市在西安市以西大約50公里處,在唐代被稱為金城縣。

從興平往西再走10多公里,有一個地勢北高南低的斜坡形地帶。

東晉太元年間,朝廷曾經委派一位名叫馬嵬的將軍在這裡築建城池,所以被人們稱為“馬嵬坡”。

在唐代,馬嵬坡不僅是一個地名,還是一個驛站,為過往的官員和信使提供住宿和飲食,因此馬嵬坡也被稱為“馬嵬驛”。

由於馬嵬驛地處長安以西,是西出長安走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所以這裡不僅有官員歇馬停駐,而且還有很多西域胡商集散,成為了關中最熱鬧繁忙的驛所之一。

也就是說,從馬嵬坡的地理位置來看,它有兩個特殊點:一是靠近長安西側,並位於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上;二是這裡曾經是一個大型的驛站,車馬雲集,熱鬧非凡。

正是由於這兩點特徵,所以馬嵬坡才有了特殊性,成為了馬嵬兵變爆發的潛在因素。

而在這一世的天寶元年(713年)的六月,洛陽開元女皇的兩萬叛軍攻破了潼關。

潼關作為進出關中的主要門戶,一旦丟失,整個關中平原便已無險可守。

緊接著長安城才會變得十分混亂,百姓人人自危,紛紛出逃,自然是加劇了長安城的恐慌和混亂。

到了六月十二日這天,唐玄宗李隆基也已經完全亂了陣腳,他打算升朝議事,但是那天前來上朝的官員竟然不到十分之一二,其餘的官員都是已經攜帶家眷出城逃跑了。

面對這種全面潰散的局面,武威郡王蘇寧向唐玄宗李隆基提議去益州避難,卻是獲得了一眾勳貴重臣們的鼎力支援。

原因有兩點:一是益州易守難攻,利於防禦;二是由於大唐在益州陳列的有重兵,本來是為了防守隔壁的吐蕃禍亂的,而現在正好被唐玄宗李隆基當成了避風港。

於是,到了六月十三日的凌晨,唐玄宗帶著滿朝勳貴,以及所有的李氏皇子皇孫,在行軍大總管陸思安和副將盧凌風所率領的禁軍護衛之下,倉皇的逃出了宮城的延秋門,然後就是開始了一場驚險刺激的逃亡之旅。

可以看出,整個出逃過程是非常倉促和混亂的,十二日晚上才做出決定,十三日的凌晨就慌慌張張上路了,以至於連隨行眾人的食物和物資都沒來得及籌備齊全。

而且最要命的是唐玄宗李隆基這一次帶走了所有的精銳,在保護出逃人員安全的同時,也是加劇了大軍和出逃人員對物資的消耗。

可以想象,浩浩蕩蕩的數萬人,在完全餓著肚子的情況下出逃,隨行的禁軍士兵是非常有怨言的。

所有人都是非常的飢餓、疲憊和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