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時下地幹農活,農閒時上山採藥材,一年四季幾乎就沒有過停歇的日子,那時,她唯一的願望就是希望張大成能夠健康長大,好好唸書。將來的某一天能夠徹底跳出農門,脫離祖祖輩輩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

張大成也很為母親爭氣,不但自己長成了一個健康陽光的帥小夥,學習成績更是是本村那些鄉里鄉親拿來與自家小孩進行比較式教育的典範。就在八年前,當同齡人幾乎在唸完初中拿到理想中的最高學歷後紛紛輟學回家務農或外出打工的時候,張大成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鑫州縣第一中學,這可是全村若干年以來的第一個一中生。

正當張大成在縣一中發奮學習,憧憬著美好未來的時候,由於積勞成疾,母親的身體終於也累垮了,經常需要臥床休息,再也無法幹體力活了。

那個時候,離張大成參加高考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

家裡本來就很貧窮,平時省吃儉用的的一點餘錢還不夠張大成上學的費用,在張大成上學的的那幾年裡,能夠借得到錢的親戚都多多少少力所能及的幫助過這對相依為命的母子,等到母親的病體越來越沉重的時候,債臺搞築的大成家已經沒有一點經濟來源了,不是親戚朋友不肯幫他,唯一的原因是大家都窮呀。

萬般無奈當中,高三唸了兩個月,張大成輟學了。

回到家中的張大成,因為要照顧母親,不能象村裡的一些同齡人那樣外出打工賺錢,只好和他的祖祖輩輩一樣,扛起了犁耙,過起了在田間地頭討生活的日子。

從不知道如何鋤地到邊學邊幹成為種田好手,一晃就是四年。

這四年中,張大成身上一有點錢了,就會帶母親去看病,只是,這些錢對於母親隨著時間的推移日益沉屙的病情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

這四年中,沉重的生活壓力,以及長期需要照料母親,張大成休息的時間越來越少,勞累的時間越來越多。

原本健康陽光的他變得沉默寡言,蒼老的容顏遮掩了他實際的年齡。

人們常說,“久病無孝子。”說的是即便是親生的的兒女,在父母的病體拖得太久之時,也會失去照料的耐心。

但張大成用四年的時間,頑強的毅力證明了,什麼是真正的孝子。

直到兩年前,母親快奄奄一息時候,走投無路的張大成被逼得鋌而走險去偷牛。

其實,即便他當時順利的把牛偷到手了,他也不知道到底能把牛拉到什麼地方去買錢。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大成緩步離開母親的墓地。

來到堂哥家,堂哥還沒回家。

張大成掏出自己口袋裡還剩下的一百多塊錢,拿出其中的一百元,給了堂嫂。

“這一百塊錢,算是我還你們送我媽上山用的錢。”大成對堂嫂說道。

“……”堂嫂沒有說話,也沒有接張大成遞過來的錢。

大成把錢放在堂嫂家的桌上,出了門。

第七節 千里馬

讀了十幾年書,種了四年地,坐了一年半牢。

這是張大成在二十四歲的年齡時擁有的所有人生履歷。

但就是在鑫州縣監獄服刑的一年半,因為他結識了鄭新生,結識了二哥,結識了在鑫州縣監獄裡一年半以來進進出出的數以百計的獄友,張大成的人生,註定要被劃成兩段。

前一段是孝子張大成,他的這段經歷被沉澱在鑫州那個生他養他的小村莊。

若干年以來,那些生活在村子裡上了年紀的老人,當他們面對自己不肖子孫橫眉冷眼的時候,總是在想,象張大成那樣的孝子怎麼就那麼少呢?人和人之間的差別怎麼就那麼大呢?

後一段是江湖張大成,自從那天他把一百塊錢放在堂哥家的桌子上轉身離去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