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笑道:“我能有今日戰功,一半出自西北漢民的全力支援,一半出自軍中將士的浴血奮戰,至於我本人,不過是因勢導利而已,是站在眾將士的肩膀之上,方有今日的成就。這西北的基業,是將士們打下來的,這西北的秩序,也是百姓樂於延續的,所以我今日以及以後的所有作為,都會按照軍心民心之走向行事,不敢稍有任性。”

弘德寺主持宗晦大師讚道:“善哉!大將軍能以百姓之心為己心,不執著於己,而立德於民,如此大仁,真是菩薩之行,佛陀之功。”他已經八十八歲了,但身體極好,修為又精神,望上去不過六七十歲模樣,可在整個西北佛教界的影響力卻極大,無論漢傳蕃系,對他都極為尊重,所以一到涼州就被眾高僧推為眾僧之首。

魯嘉陵忙給張邁介紹,張邁忙道:“大師父過獎了。”

這時宗晦走上前來,道:“老衲觀人,不看他說上面,而看他做什麼,大將軍已往的作為,足以令老衲心中敬佩,而今日之立言,亦足以百年不朽。老衲自從在湟水河邊聽說大將軍平定沙瓜甘肅,立規矩,佈德澤,使西北諸州結束混亂,使河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心中便振奮不已。故此不遠千里,前來相會。”他環顧諸僧,合十道:“我在此願代鄯州境內七十八寺,邀大將軍早日入鄯,使湟水沿岸百姓,亦得早沾大將軍之德澤。”說著便唱佛號。來自鄯州的僧侶,齊呼善哉。

宗晦來涼州最晚,張希崇還沒和他私下溝透過,雖然寫過一封書信,但宗晦也沒有馬上回復,然張希崇以為鄯州地近吐蕃,料來其民胡化已久,必不願意張邁進入,不料宗晦竟然第一個站出來,公開邀請張邁入鄯!

本來群僧大集,今天是要討論是否擁戴張邁為黃河以西、大唐故地之主的,如今討論尚未開始,宗晦就已經代表鄯州表示擁戴,這一來對張希崇也好,對河西眾僧也好,都造成了強烈的心理衝擊。

原來河湟地區由於歷史緣故,曾經遷入大量的漢人,後來這些漢人在謀生手段上胡化,但心中卻還惦記著中華,因此杜牧曾有詩歌吟詠道:“牧羊驅馬雖戎服,白髮丹心盡漢臣。”說的就是這個地區在中晚唐的情形。

河湟不但漢人親漢,連吐蕃人也有一部分相當親漢,可以說雖遠在西海(青海),卻有著一股對中原的強大向心力,故而後世宋人無法規復燕雲,無法規復涼州,無法規復靈武,卻能輕易地佔定河湟流域不是兵力所及,而是這個地區本有內附之意。

這等形勢十分微妙,就連張希崇也不了了,張邁就更不曉得了,他這兩個月經營的重點放在涼州和蘭州,對河湟一帶只是派人送去文書,本來也沒落多少力氣去結交,沒想到這時候第一個站出來支援自己的卻是宗晦,大感意外,大感意外之餘,忙在佛祖面前跪下,祝禱道:“大師所言,張邁愧不敢當,但我雖然力量微薄,然畢生所願,便在為國家立秩序,為百姓爭福祉,為聖賢傳道統,為子孫開太平!”

伊、沙、瓜、肅、甘、鄯以及涼蘭河廓部分僧侶都齊聲祝道:“善哉,善哉!”

張希崇心道:“這個張邁,可不止是個武夫而已!”微微一笑,道:“張將軍盛名之下,果無虛士。只此一言,足以為西北忠臣孝子之表率矣!”走上一步,攔在佛祖與張邁之間,高唱道:“聖旨到,西北軍民僧俗胡漢,接旨!”

第一三二章 來日之天下!

自東海以至於流沙,自漠北以至於另外,千年以降已經形成了一種政治共識華夏為萬國宗主,中原皇帝為萬王之王。華夏以外的民族若要稱霸,必須打敗漢家政權才足以稱雄,華夏以外的國主若要稱帝,必須入主中原之江山才能得到承認。

而今,五代混亂的局面方興未艾,可即便在這樣的形勢下,西北諸侯,從北庭回紇到歸義軍到甘州回紇到涼蘭廓河諸州的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