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道笑:“自然是用進攻來試探!”

他當日就將部隊挪到整個大軍陣的最前方,耶律安摶和郭漳那邊也派了經歷過上京戰事的人來作嚮導,柴榮將其中兩個府分散出去,天策唐軍在改制之後,一府都改成一千人,兩府共兩千人。二十個百人隊,以一個百人隊率領大概一千人的部落軍,成為一支一千多人的大隊。

柴榮又從兩萬部落軍中,選出最強悍的九百人,另從孤兒軍中抽出一百個火正、副隊正作為這支人馬的基層領導,共計千人。分為三營各三百餘騎,分別由拔野之外的三大勇士率領,又從楊易處求得特許,用正規軍的武器將這三個胡營武裝起來,加上柴榮留於中央的兩個府,共三千人這便是原來左翼的核心戰力了。

柴榮不急不躁,以三千人為中央,二十個千人大隊為兩翼,拔野在後。騎兵縱橫,緩緩挺進。他的三千中軍集聚為一小塊,二十個千人隊卻遠遠地分佈出去,越是前進分佈得越是廣遠,軍馬分佈中央密集兩翼疏薄,南北七十里,東西十餘里,利用騎兵的機動力。將視野所及擴充套件到數百平方里的地區。

契丹雖然清野,終究不可能將數百平方里弄得寸草不生。因此柴榮又吩咐:有水源便佔據,有草地就牧馬,敵來則退,呼應周圍兵馬組織起優勢兵力再作反擊,視敵人來勢,敵有十騎。則組織五十騎反擊,敵有百騎,則組織五百騎反擊,敵有千騎,則由中軍人馬親自反擊。

他自接得楊易帥令。一直到挺進至上京城附近,契丹都沒有派出過千騎以上規模進行攔截,因此一路上雖有小波折,卻基本沒什麼大障礙,五日後便軍駐雲門山。

這一路柴榮雖未取得多少炫目的戰績,但不知不覺間卻讓天策唐軍重新居於主動進攻的位置上了。

楊易在後方聽說之後,心為之一放,跟著又忍不住對丁寒山嘆息道:“此子前途不可限量。郭威虎父,此子不負乃父威名!我安西眾將,可不知有沒有這般出色的後人了。”

鷹揚軍的一切運作早已上了軌道,楊易在今年開春之後身體也越發好了起來,這時親率百騎,帶了李臏、耶律阮、丁寒山,徑到雲門山來。

柴榮聽說楊易親至,嚇了一跳。

楊易也不入營,讓柴榮點了些人馬,就隨自己去踩踏觀敵。

唐軍和遼軍已有過一次大戰,契丹防務的大體形勢楊易已有了解,這時欺近前去,直接就看其中幾個關鍵處有一些細節,看手下呈上來的地圖和比劃描述,終究不如親眼一看來得實切!

上京城處於潢水流域,卻不在潢水主河道的河畔,而是位於狼河河畔,那狼河是西北、東南走向,有時候是向南匯入潢水,有時候則是轉而向東在沙漠中乾涸,狼河又有一條東西走向的支流白音河,上京城就位於白音河匯入狼河處。

楊易繞到上京城正北偏東狼河上游處眺望,從這裡一看,契丹的側面盡收眼底。

楊易回顧李臏道:“這是什麼佈局?”

李臏雙腿殘廢,平時坐車,但經過多年訓練的他也能夠騎馬,只要有人把他扶上馬去,他策馬奔騰起來並不比健全的人差。

這時綜合各方面送上來的情報以及眼前局勢,李臏說道:“這是錐行陣,又叫牡陣。就像一個錐子一樣,從最前方的一點向左後、右後兩翼延展,前鋒如錐,錐尖就是上京城,上京城後面的軍營沿著東北、西南佈置,形成兩翼這是《孫臏兵法》所列十陣之一。契丹這個佈置,和孫臏所記載的古法有所不同,可能是契丹人自己總結出來的陣法,但和錐行陣差相彷彿。”

楊易點了點頭,戰爭是一種普世藝術,漢民族祖先能想出來的作戰方略,其它民族未必想不出來。

李臏又道:“此陣前小後大、前尖如錐,則其最精銳的部隊必在最前方也就是上京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