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字,忍和走。從袁應泰和李如梅到廣東任職一事上就可以看出,朝臣們已經沒什麼好辦法能制衡皇帝了,而廣東很可能會變成陛下實施新政的地方。

如果李贄等人的做為均來自於陛下授意,僅靠東翁反對毫無作用。然三年間陛下並未對東翁過於苛刻,怕是已經有了調任之意,暫且等等看吧……”

王懷勇其實也沒什麼好辦法,紹興師爺之所以口碑很好,憑藉的不僅僅是聰明頭腦和褚生身份,而是體系。在朝廷裡像胡桂芳這樣僱傭紹興人充當幕僚的官員不在少數,朝廷很多部門的筆算吏也來自紹興。

他們之間或多或少都有聯絡,從而形成了一張覆蓋朝野的大網,除了可以互相扶持之外還能提供情報,從而使紹興師爺的能力顯得更出眾。

有關皇帝並沒表露出對胡桂芳厭煩的結論,就是透過京師的同鄉打聽到的。皇帝身邊沒有紹興師爺不怕,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九卿們身邊總會有的。把平時聽到的隻言片語總結到一起,就能從側面反映出皇帝的大致態度。

“何為新政?遍種番麥、番薯,聚集鄉民開辦工廠,與佛郎機人大肆買賣就是新政?朝廷明令海禁,然海軍總督袁可立屬下公然招攬海盜使其走私,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此間也是新政嗎!”

提起皇帝的新政胡桂芳是一萬個看不順眼,他認為百姓就該踏踏實實種田,朝廷則該按部就班收稅。只要百姓遵紀守法了、官員恪盡職守了,盛世自然來也。

自身強大了邊患自然消除,犯不著為多賺幾兩銀子去冒天下之大不韙妄議開海,更不該勾結佛郎機人買賣貨物。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無論日本人、朝鮮人、南洋人還是佛郎機人,都是不開化的野蠻外邦,對待他們必須要重教化輕小利。

做生意、做生意,萬一他們做賠了,再像倭寇那般席捲而來,豈不是讓沿海百姓又落入水深火熱之中,賺來的銀子還不夠打仗花的,得不償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