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朝鮮京畿道漢城,兩艘帆船緩緩靠上漢江碼頭。它們圓頭方尾、船體臃腫、雙桅軟帆,與附近停泊的所有船隻都不太相同,或者叫有點醜。

但無論是河道上行駛的還是碼頭上停靠的船隻,遠遠看到這兩艘帆船和桅杆上懸掛的巨大燈籠,無不迅速讓出了航道和泊位,好像上面載著惹不起的大人物。

“這次多虧了王掌櫃鼎力相助,才讓我等不至於空手而歸。如果再不有所表示就顯得太失禮了,請一定不要推辭,先到我府上小坐片刻,待覆命歸來再不醉不休!”

不大會兒,從船頭的踏板上走下來三個以斗篷矇頭的男人,其中兩人不停的邀請另一個人赴宴,言語很客氣,態度很誠懇。

“兩位大人不必客氣,今日時間已晚,我這裡還有些東西要當面呈送西宮,實在耽誤不得。”

“……哦,如此說來我等就不耽誤王掌櫃了!來人吶,速速將貴人送到慶運宮!”

結果被稱作王掌櫃的矇頭男人只提了一個名字,就讓極力邀請的兩人面色大變,趕緊喚來一旁等候的轎子,忙不迭的將人送走。

“知事大人,他這是什麼意思?一面為金尚宮驅使一面又為西宮採辦,難道就不怕兩邊都得罪嗎?”轎子漸行漸遠,兩名矇頭男人開始低聲交談。

“金尚宮是為了他的銀子;西宮不管怎麼講也是主上的嫡母,他又是漢人,在大明朝廷裡有很深的人脈,主上、北人黨、西人黨都想借助他的能力獲取好處。

這趟去往大明都城你也看到了,沒有他親自出面疏通關節,這兩艘船上的貨物大部分都無法透過大明海軍的檢查。”

“那我們還要繼續盯著他嗎?”

“……留下一兩個,剩餘都撤回來吧。這些日子西人黨活動頻繁,把注意力先集中到他們那邊。”被稱作知事的男人回頭看了看正在卸貨的兩艘帆船,好像有些糾結,遲疑了一會兒才給出答案。

義禁府,朝鮮李朝時期專門為朝廷調查大案、重案的機構,隸屬兵曹,主官為從一品判事。

聽著是不是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錦衣衛名義上也是大明軍隊的一部分,也有調查大案、重案的職責,同樣隸屬兵部。

沒錯,義禁府就是朝鮮的錦衣衛,名義上隸屬兵曹,實際上聽國王指揮,是專門用來維護統治、清除異己、有軍事背景的特務機構。

這兩個帶兜帽的男人就來自義禁府,其中個子稍高的還是府中的三把手,有攝魂威名的同知事李懷。

此次他帶著一名羅將跟隨大明商人王圭的海船秘密前往京城,主要是為了兩件事:

一,奉朝鮮國王李琿之命,悄悄採買大明陸軍使用的火槍、火炮,尋找有此技能的工匠伺機帶回;二,確定漢韓商會的掌櫃王圭到底有沒有別的企圖,能不能繼續利用。

其實這兩件事深究起來就是一件事,調查王圭的底細。

漢韓商會出現的時間並不長,起始於景陽十一年(1615),鋪面設在慶運宮北。開業時很高調,由工曹參判黃是帶頭,邀請了很多朝臣出席。

一個大明商人開的店鋪,一群朝鮮高官去祝賀,是不是有點太特別了呢?非也,由於大明與朝鮮主從地位,能與大明拉上關係是朝鮮官場裡彰顯實力和品位的標杆。

品位高的朝鮮官員會想方設法結識明朝著名文人,不用經常拜訪,能收藏一些作品,有過書信往來,就是很牛的存在。

可光有品位在朝堂裡並不一定好用,官場裡不是說不圖名,但最關鍵的還是利。所以認識明朝文人就不如認識明朝官員有用了。

而認識明朝官員又不如認識明朝商人有用,權與權相加不一定有好結果,但權與錢結合必然能相輔相成。

也正是藉著工曹參判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