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在南宋時活個二百多歲應該沒啥問題。

也正是有了壽命上的優勢,洪濤才敢不急不忙的等著繼位。在他的計劃裡,前面五十年啥大動作都不用有,先把安全防護工作做好,然後慢慢耗著。

啥權臣、獨相、閹黨、東林黨、浙黨,老子活活把你們耗死,連主張帶思想一起湮滅!對和錯現在說沒用,五十年、一百年之後看誰還活著,誰就是真理!

雖然計劃趕不上變化,一時沒忍住親手把這一世的親爹給弄死了,提前登上皇位。但計劃的整體結構依舊不會有太大變動,主基調還是慢慢耗慢慢打基礎,能改則改,不能改就先放一邊。

唯獨孩子堅決不能要,現在讓生母高興幾年,將來卻會害了孩子一輩子。既然無法兩全,那就只能趨利避害,對不起母親一次了。

萬曆三十二年三月,皇帝下旨,以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葉向高進吏部文選清吏司郎中,兼東閣大學士,入內閣。李贄因修撰通譯《論語》有功,賜太常寺博士掌四夷館兼文淵閣大學士,入內閣。

朝臣們對於這兩個人的基本情況都知道,對於升他們的官也無大所謂。東宮舊臣跟著皇帝升官是慣例,且一個五品一個從七品,都不是啥大官。

可一下子加了大學士銜入內閣就不能不讓人羨慕嫉妒恨了,此時如果三位內閣大學士能據理力爭,朝臣們大部分都願意跟著一起起勸諫,阻止這兩個小官一步登天。

結果沈一貫、沈鯉、朱賡連個屁都沒放,更沒有行使封還聖旨的權利,痛痛快快按照皇帝的意思執行了,半句怨言也沒有。

這就不得不不讓人多想了,葉向高和李贄的入閣,到底是皇帝的意思還是內閣的意思呢?可是找來找去又找不到疑點。這兩位都不屬於朝中的任何一派,把他們弄進內閣對三位大學士到底有好處還是有壞處一時半會看不清。

尤其李贄,根本就是個舉人出身的致仕小官,看誰都不順眼,逮著誰罵誰。突然被啟用,除了在四夷館中幫助做太子時的皇帝翻譯論語建立了感情,確實也沒別的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