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亂,終於內(第2/4頁)
章節報錯
惑的看向李斯。
李斯憂心忡忡的道:“趙人,有半個東胡血統!”
“趙人,相近於胡人要多於相近於中原人。”
“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學胡人,收容胡人,統領胡人,這才逐漸蠶食了上郡,雁門郡,雲中郡等地,自此,趙國有半數國人,是東胡人與匈奴人。”
“胡人反覆,匈奴更是奉行強者為尊,自趙國雙子奪嫡國力衰弱之後,趙國掌握的雁門郡,近乎投入了其一半以上的兵力,即便是在於我秦國滅趙之時,雁門守軍也沒有調動南下,李牧也是如此,遇到我秦國勐攻,才會抽調李牧回來,戰事平定之後,便需要李牧親自鎮守雁門郡。”
“這與我秦國的隴西郡相近,趙國可以用胡人,但也需要時刻堤防胡人反叛,但是,若真有滅國之禍,卻也可以假借於烏氏部落依存,這是萬不得已之下的下下之策。”
“雖然雁門郡如今在我秦國的掌握之中,但是,趙國若想要復國,就要依存於東胡人,乃至於匈奴。”
聽到李斯長篇大論般的分析,嬴城的目光也漸漸變得駭然了起來。
或者說。
他更清楚,李斯究竟想要表達什麼意思。
五胡亂華!
沒錯,雖然不同,但恐怕,歷史要提前上演。
三國時期的司馬家族為了奪取曹氏江山,引匈奴、鮮卑、羯、羌、氐等胡人南下,大亂魏國,奪取了魏國江山,建立了西晉政權。
其原因雖然與八王之亂有關,但打破乾坤的力量,正是胡人南下。
而現在。
這個一直以來被忽略的,放心的北方防線,千里之堤,如果有內賊帶路,胡人完全可以繞開北方防線,長驅直入,威脅到關中的安危。
“為了建立北方防線,五十萬刑徒徭役,三十萬大軍橫陳在長城防線,而這,也導致,整個北方,包括商君,太遠,河東,上黨在內,處於內部防守空虛的狀態。”
“我秦國有足夠的自信,擋住匈奴的進攻,可一旦匈奴越過北方防線,後果不堪設想。”
“三馬腳力可至關中。”
李斯陰沉如水的道:“趙府,趙國,趙國勳貴,東胡,匈奴,內外相應,而這,便是一力亂關中的力量,也是反秦人士想要依託的力量。”
“老臣思來想去,盤算了整個秦國的局勢,實在想不出,區區趙國餘孽,在我大秦定居數十年,即便是有反秦人士鼓動,即便是再加上六國餘孽,也做不到亂我關中之地。”
“關中之局穩如泰山之勢,便是有隴西之亂,可即便是隴西守軍無法應對,關中也可一馬而至,烏氏部落無論如何也沒有反叛之心。”
“正如變法之時,縱然是老臣算計諸多勳貴,諸多勳貴也不敢明目張膽的舉兵反叛,因為所有勳貴都清楚一點,那便是,反叛一途對他們而言,無疑於自取死路,非到生死絕境,不可能造反。”
“至於微小的叛亂,那便是無足輕重,只要動搖不到我秦國的根本,那我秦國的江山便永固而存,只要我秦國的根本依舊存在,平定內亂只是時間問題。”
“此事雖無人敢說,但這就是事實。”
“關中之地是我大秦根基之地,沒有數倍於關中守軍的力量,均動搖不得我大秦江山。”
“正如此前商議,隴西之亂,關中之亂,均只是小亂,亂一時而不可亂一世,用不得一月便可平息,除非,有一股足以抗衡我關中的奇襲外力出現。”
“而西進之事已經平穩了各郡的豪門貴族,雖然這些人也尚在觀望之中,但在生死之決中,只要有生路,恰恰相反的是,這些豪門貴族更不希望反叛。”
“除此之外,便是為我大秦征戰四方的將軍,這些人因為不滿廢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