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掉圖林斯克這顆釘子。

“我方的陣地選定在圖林斯克西北約10俄裡的塔拉鎮,這裡是周邊所能找到的最佳陣地了。”距離合適,能時刻掌控著戰場動態,而又不會有危險。因為在圖林斯克往北三公里的地方就有一處沉船堵塞處,中國人的軍隊不可能走水路偷襲塔拉鎮,而要是從右岸進攻,但是那一條又一條的河流和無窮無盡的水坑湖泊都能讓大炮遠離戰爭。

而中國人沒有了重武器,連火箭彈的攜帶都數量有限,這對塔拉鎮完全構不成威脅。

“但願我們能輕易地擊敗中國人【圖林斯克裡頭的】,那樣,我們就將有非常大的希望獲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多赫圖羅夫的大腦非常清晰。他很清楚俄羅斯的力量,軍隊還要對付烏克蘭、黑海的奧斯曼帝國,用於東方的軍隊看似力量十足,實際上卻是無根之水。

這十四萬人幾乎是俄羅斯能夠拿出的全部兵力,剩下的預備隊和二線部隊那都是對付奧斯曼人的。

就在俄羅斯擊敗拿破崙的時候,奧斯曼人再度向烏克蘭增加了十萬軍隊,加上克里木半島上的奧斯曼軍,已經有近三十萬的奧斯曼陸軍奮戰在俄羅斯的戰場上了。

奧斯曼給俄羅斯的壓力很大,烏克蘭對於俄羅斯來說一樣是不能失去的。亞歷山大一世為什麼更多的關注東方而不是烏克蘭,唯一的解釋就是陳漢比奧斯曼帝國的威脅更大。

龐大的中國是能真正的一口口吃掉俄羅斯的,而奧斯曼帝國雖然這些年軍事振作了不少,但俄羅斯人看伊斯坦布林,那就像看一堆冢中枯骨一樣。

一句話,亞歷山大一世更看好中國的未來,而並不怎麼看好伊斯坦布林的未來。

強大的中國只會越來越強大,而現在看起來挺強的奧斯曼帝國,卻沒人看好它的未來。

在備戰過程中,陳漢駐守圖林斯克的潘昶格式化地部署了軍隊,構成了縱深戰鬥隊形。該隊形基本包括四個集團:右翼、中央,左翼和預備隊。

左翼軍隊主要任務是堅定地‘保護’住通向阿斯特拉罕的陸路通道。中央軍隊的任務是防守圖林斯克城和炮兵陣地一線。右翼由土爾扈特汗國的副王策凌德勒克統率的部隊守衛,部署的兵力相對少了一些,但右翼靠著伏爾加河部守,普里鎮的壓力也最輕。同時他們還作為預備隊機動使用,可以增援中央和左翼部隊實施反突擊。

至於最後的預備隊則佈置在陣地的大後方,也就是圖林斯克碼頭的位置。

預備隊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就是先機,指揮官手中掌握著一支預備隊那就等於掌握著戰鬥的先機。

也是有了預備隊才能進行長期鬥爭和不斷削弱進攻的敵人。

陳漢的軍事教材上清晰無比的點明道:“……應儘可能長久地保留預備隊。因為一個將軍,只要他手中掌握著預備隊,他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開戰前,潘昶親自視察了左翼陣地,整個戰場上,壓力最大的就是左翼。

俄軍氣勢洶洶的撲來,潘昶擔心左翼陣地有失,就臨時決定在一線的梅麗吉諾村與二線陣地之間的三個小土丘上修築一道臨時陣地。但為了爭取時間修築堡壘,潘昶命令梅麗吉諾村的守軍必須堅守前沿陣地,發揮出梅麗吉諾村戰線支撐點的作用。

當天傍晚,俄軍以一萬三千名步兵、兩千名騎兵,還有50餘門大炮,向梅麗吉諾發起進攻,駐守在那裡的國防軍有一個團的步兵和一個騎兵營,以及30門大炮應戰。

經過1小時的猛烈對射,俄軍停止了攻勢。夜幕開始降臨,當月亮升起在天空的時候,更加殘酷的夜戰開始了。先是炮火對著轟,然後是火箭彈對著轟,最後是殘酷的白刃戰。

戰鬥從晚上八點十分開始,一直達到了凌晨一點鐘,俄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