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具耕牛等等對徙居百姓多有體恤;對那些孤兒也不該就此放任。所以;由阿姊出面牽頭;我和十三娘也拿出脂粉錢來;嶽娘子則是出力;設雲州培英堂;把那些孤兒收攏來好好教導;這不但是善舉;而且只要好好教導;異日必然能夠派上用場。這些孤寒的貧兒如果能感恩上進;另有出息;杜郎就又多了一群能夠忠心耿耿追隨的人。季珍已經答應;他會親自去教導管束這些孤兒;他說;他自己也好;身邊服侍的唐岫和唐振也好;都是窮苦人;希望這些和他們境遇相似的孩子都能有一條出路。”
第一卷當時年少青衫薄 第六百二十一章 雲州培英堂
固安公主、杜長史夫人、崔明府夫人。雲州地界地位最高的三個女人聯手拿出脂粉錢來做這樣一番善事;自然在民間引來了不小的議論;但絕大多數人都是讚口不絕。在如今這種醫療條件很不發達的年代;縱使是拿著朝廷俸祿的官員;一朝因病去世;妻兒仍有可能落得個無依無靠的下場;至於平民人家;孤兒就更多了。要靠賣力氣做活謀生的尋常百姓賙濟貧苦;這本來就是不現實的;而大唐的官府從來就沒有救濟貧弱的職能;反倒是佛寺道觀為了招攬信徒;時而有這樣的善舉。
而大唐的頂尖貴婦們或許會定期佈施佛寺做些善事;辦這樣的實事卻大為罕見。在杜士儀回來之前;固安公主和王容杜十三娘就已經選擇好了地方;置辦好了讓培英堂足以維持下去的熟田;以及所有的陳設鋪蓋衣物等等。
而與此同時;陳寶兒透過自己雲州宣撫司判官這樣一個名義;帶著唐振和唐岫兩個昔日奚奴;再加上抽調的精於吏員和差役;把城內的所有孤兒全都收攏了起來。儘管過程並不那麼順利;甚至還有靠盤剝乞兒吃飯已經習慣的成年人阻撓;但在他強力的壓制下;這件事還是辦了下來。
當培英堂正式開張的這一天;這一大堆年紀從五六歲到十來歲;身穿灰色衣袍;站得參差不齊;臉上不少還流露出深深警惕之色的孩子們站在下頭;看見一個比他們年紀大不了幾歲的少年登上高臺的時候;大多數人都無動於衷;只有極少數幾個原本家境尚可;因為父母雙亡方才沒了憑恃的;用好奇而又帶著盼望的眼神踮腳張望。
“你們應該都認得我;差不多所有人都是我從大街上強行帶回來的。”
知道這些孩子幾乎都是目不識丁;陳寶兒的開場白單刀直入;沒有一絲文縐縐的語氣。果然;見其中有些人嗡嗡嗡議論了起來;他就笑了笑;提高了聲音說道;“你們當中;有些人從小和父母失散;從此不得見面;有些父母雙亡;沒人搭理;獨自求生;有些根本就不知道父母是誰;從懂事的時候開始就在街頭流浪。今天;這座院子的外頭;已經掛上了雲州培英堂的牌匾;你們大概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但我只想問你們一句;你們想一輩子就為了一口吃的和人廝打;餓了硬抗;渴了喝雨水;病了只能聽天由命?”
這些話遠比那些大道理更加打動人心。幾乎是在陳寶兒話音剛落的一瞬間;就有一個粗壯的少年大聲答道:“不想憑什麼別人能吃好的穿好的;住大房子;我們只能挨餓受凍?”
有人起了個頭;立刻有另外一個瘦弱少年呼應道:“我打小就沒見過爺孃;是聽說雲州分田這才過來的;誰知道登籍的人卻說;我年紀不夠;不給分他孃的;我都已經十五歲成丁了;憑什麼不能”
隱身一旁的杜士儀循聲望去;見這少年和一根蘆柴棍似的;說是十歲也有人信;哪裡會有人覺得那是十五歲?
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應和的聲音中;陳寶兒這才陡然大喝了一聲:“你們想不想餓了吃肉;渴了喝漿水;睡下時能夠蓋著溫暖的被子;頭頂上有遮風擋雨的屋簷?”
“想”這一次;應答的聲音竟是異常整齊劃一。
“現在;雲州培英堂就給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