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除了暗地裡請醫吃藥慢慢兒養著,也沒忘了利用高氏留下的人脈盯著甄氏。探春何等聰敏人物,哪裡覺察不出甄氏舉止的怪異之處,探春一直覺得甄氏另有隱秘,只先前二人有所交易,且她地位卑微又無人手可用,可沒去探究,現今得知不孕內情,豈肯白白吃這個虧。

只是沒想到,悄悄觀察了一年之久,竟發現瞭如此大的秘密。

甄氏每年初一、十五都要去進香,侍書無心的一句感慨使她疑惑,甄氏進香所用的香燭等物竟都是由大丫鬟秋實親自去買的。這本就奇怪,不過是香燭罷了,哪怕要再好的香燭,只需打發個婆子小丫鬟就買來了,別說甄氏如今掌著內務,即便從前名不副實的時候也十分容易。既如此,何須支使秋實親自去?再一個,那家香火鋪子雖是家幾十年的老鋪子,可鋪子不大,生意平淡,地段也不大好,離二皇子府也遠,怎麼秋實回回都去那家買東西?也沒聽說府裡哪個與那鋪子有什麼親戚關係。

探春疑心頓生,足足盯著那鋪子一年多,卻是直到純親王府出事,結合前後蛛絲馬跡,才終於明白這家香火鋪子的秘密。

這間鋪子乃是甄氏用來接收訊息的地方,崔嬤嬤曾去過,蔡嬤嬤也去過,特別是崔嬤嬤失蹤當天,與蔡嬤嬤先後進了這家鋪子,可最後出來的只有蔡嬤嬤。當然,探春不認識崔嬤嬤蔡嬤嬤,高氏留下的人裡卻有人知道崔嬤嬤,至於蔡嬤嬤是打探後對比出來的。

當發現這一點,探春立刻開始謀算。

若將此事告知二皇子,得不償失。據她觀察看來,二殿下此人十分涼薄,經歷高氏之事,十分不喜女人過於精明聰慧。如果告訴二殿下,甄氏的結局定然和高氏一樣,但她自己也會遭到厭棄。若是隱藏不說,也不可取。皇太孫中毒,不論皇帝皇后亦或者純親王府都不會放棄追查,未必沒人疑心榮妃之死,待到東窗事發,甄氏會帶累一府的人萬劫不復。

探春想到了林青筠,兩人曾有一場姐妹之情,若私下裡解決,或可以此得到“重謝”。

探春沒有藏掖,將自己與甄氏的恩怨表明,怎樣查出香火鋪子與甄氏都一一寫清,除此外,並無以此做出要求。然而不論寫信的探春,亦或者收到信的林青筠,彼此都是聰敏人,這種不寫要求,甚似寫了要求,無緣無故誰會為此這般費心?之前的姐妹之情?早淡了。

林青筠與徒晏見了這封信如何會不吃驚,誰能想到甄氏如此有心計城府,又有如此人脈。特別是林青筠,她之前真的以為那筆黃金便是甄氏唯一的後手,卻原來並不是,怪不得丟擲來不見多心疼。

繼而,盤旋於心的便是滿腔的憤怒與恨意。

甄氏打的一手好算盤,妄圖一箭三雕。

藉由榮妃下毒,除掉林青筠,攪亂純親王府。若追查起來,首先遭殃的便是定郡王府,再深查,乃是榮妃,榮妃便代表著肅郡王府。三家王府出事,從而使得二殿下又重新進入皇帝眼中,所有皇子處於相差無幾的位置,二殿下的繼位機率大為提升。畢竟軒哥兒病情好轉,養傷幾年許就痊癒,而甄氏未必沒有後手,到時候將二殿下的爵位恢復,世子之位會再度落入軒哥兒頭上。

“原來這蔡嬤嬤是甄氏的人,看來,是甄貴太妃留下的人脈。”徒晏看了信,立時才猜出關節。

林青筠也明白。

甄貴太妃可是太上皇的寵妃,直至亡故時都還受寵,將太后壓的黯然無光。甄貴太妃在後宮幾十年,自然經營了一筆人脈,甄家是她的孃家,也是支撐,甄順嬪又是她孃家侄女兒,若甄貴太妃覺察到什麼不對,將手裡的人留給甄順嬪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當初她便覺得甄貴太妃的亡故透著蹊蹺,既然如今的甄氏得了人脈,說明甄貴太妃定是察覺了,卻自知躲不過。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