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被漢軍擊敗,我們再以救援烏桓為藉口,一舉吞掉烏桓人,那時就不是區區的數萬老弱婦孺了。”

劉去卑低頭沉思良久,又道:“萬一魯昔和邊庶不戰而降,我豈不是一無所獲。”

李令呵呵笑了起來,“當初賢王就是擔心烏桓和曹操暗通,才把邊庶之子烏玄,魯昔之子尸利放在身邊為質,現在他們兩人都在賢王手上,還用擔心烏桓人投降嗎?而且邊庶次子赤寧好戰,他也會鼓動烏桓人和漢軍作戰,如果賢王還是覺得不放心,還可以派一員大將去援助魯昔,名義上是援助,但實際上卻是監視,這樣便萬無一失了。”

劉去卑終於下定決心,“我就聽先生之言,我派長子劉猛率一萬軍隊去援助魯昔,逼他抵禦漢軍北上。”

他隨即對左右道:“讓劉猛來見我!”

一名親兵匆匆跑去,這時,另一名親兵走到帳門口稟報道:“啟稟賢王,邊庶求見。”

劉去卑本想囚禁邊庶,趁機搶掠他的婦孺,但這一刻,他改變了想法,便道:“帶他進來!”

邊庶匆匆走進大帳,劉去卑笑著迎了上去,和邊庶緊緊擁抱,“能見到酋長平安,吾心慰也!”

邊庶垂淚道:“烏桓青壯在蕭關抗擊劉璟北征,婦孺遷徙到此,望賢王憐惜。”

“我就是來支援你們,放心吧!我會把你們護送去安全地帶,不知酋長想去哪裡?去奢延澤如何?”

奢延澤是匈奴人老巢,去那裡如羊入虎口,邊庶哪裡敢去,他連忙道:“我們打算去三水縣,或者東去上郡,和烏桓王匯合。”

“三水縣破舊矮小,連狼都防不住,怎麼能抵禦漢軍進攻,不要去那裡,去上郡可以,我會讓長子劉猛率軍隊護衛你們前去,然後我親自率軍南下,去和漢軍作戰。”

邊庶大喜,匈奴居然沒有吞掉他的婦孺,簡直是意外之喜,他連忙施禮道:“一切聽從賢王安排。”

劉去卑陰陰一笑,對站在一旁的長子劉猛道:“你可率一萬獨孤部勇士護送烏桓人老弱去上郡投靠魯昔,然後你就留在上郡,協助烏桓人抵禦漢軍北上,聽到了嗎?”

劉猛無奈,只得躬身道:“我知道了!”

下午,劉猛率領一萬騎兵護衛著烏桓數萬老弱婦孺開始向東撤離,向數百里外的上郡而去,而劉去卑則率領數萬騎兵繼續南下,不過這一次他放慢了速度,他並不是真的要和漢軍決戰,而是旁觀漢軍和烏桓人之戰,然後他伺機而動,兩天後,劉去卑率軍在距離蕭關約百里外的一片曠野裡紮下了大營

赤寧率數千烏桓軍在北逃時連續遭遇漢軍騎兵阻擊,損兵大半,最後只有一千餘人逃脫漢軍阻截,跟隨著赤寧如惶惶喪家之犬,向上郡方向逃去。

漢軍隨即佔領了蕭關,俘獲烏桓士兵四千餘人,戰馬近萬匹,牛羊十餘萬隻,同時又佔領了高平縣,但漢軍卻不再繼續向北進發,而是重新修葺強化蕭關防禦。

劉璟接受了賈詡的勸告,步步為營,穩紮穩打,並派出了數十支斥候小隊去北面打探訊息,畢竟塞北最強大的敵人不是烏桓,而是實力強勁的匈奴人,還有象毒蛇一樣盤踞在北地郡的羌人和氐人,漢軍不容有半點閃失。

由於漢軍發動了奪取蕭關的戰役,對周圍一帶住民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兩千餘戶以農耕為生的漢民和漢化烏桓人並沒有跟隨邊庶北撤,而是選擇了留下。

但戰爭的陰雲已籠罩在關內,關外的漢民和漢化烏桓人紛紛向蕭關蜂擁而來,每天大量的民眾扶老攜幼進入蕭關,向關中逃難。

劉璟負手站在關城上,望著城下絡繹不絕的難民逃入關中,他心中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極可能匈奴人已經出動了,這時,一隊斥候騎兵從北方疾奔而來,奔至關城下大喊:“啟稟殿下,發現匈奴人的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