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

“走吧,到將軍那裡去……如果你想做點什麼,還會有機會的……”

28援軍

第二道防線崩潰時,援軍終於抵達。

援軍由兩支外地聯邦的暫編軍組成,他們都是在路上集結為衝破白令海峽做準備的,戴琪向外地聯邦駐地球領導機構做了彙報後,兩軍同時開往北極圈,與執政府軍隊發生了規模較大的戰役。

後來這次戰役被稱為“北方行動”。是“重返諾曼底”計劃實施後第一次大規模戰役,所積累的經驗為後來外地聯邦由游擊戰轉為集團軍作戰產生很大影響。

戰役僅持續兩天一夜,以外地聯邦勝利告終。

在戰役打響第一天,雙方陣形工整,戰場清晰,雖然有數條戰線,橫跨二百多英里,但由於雙方都是很久沒進行大規模戰役,所以戰術並不是很經典。但是兩次主力對決,卻在人類與外星人的戰爭史上堪稱罕見。

執政府方面軍隊集結七千征服者為主力,夾雜近萬的機甲與步兵部隊。征服者打頭陣,其它兵種起輔攻作用,梅爾人相信自己的本體巨獸能夠輕易撕毀人類機甲部隊的陣形。

外地聯邦以兩萬機甲兵參戰,除去偵察類的輕機甲,在後方火力支援的後勤機甲車,實際組成衝鋒陣形的戰鬥機甲有一萬七千多臺。除此之外還有七千多步兵輔攻。

人類軍隊的勝利在第一天的就決定了,外地聯邦游擊隊組成的暫編軍在第一次協同作戰上表現出意料之外的默契。

四千臺機甲組成的衝鋒團,由重型機甲組成前鋒,中型機甲被牢牢裹在其中,發起堅固而浩蕩的衝鋒。由兩千多巨獸組成的敵軍團,立刻在這次衝鋒中土崩瓦解,他們面臨機甲組成的銅牆鐵壁,變得毫無辦法,與機甲單獨作戰時的優勢——速度和靈活,此刻在簇擁成一團的鐵塊前變得毫無意義,丟下大批同類屍體後,征服者倉皇撤退。

勝利來得如此輕鬆,讓人類自己都感到驚訝。當天晚上的作戰分析會議上,他們匯總情報後明白了原因。

首先是敵人士氣低落,體力不支。被人類聯軍糾纏瞭如此長的時間,特別是二炮的轟炸,讓他們在身體和精神上都受到嚴重挫傷,而人類援軍的到來更是讓他們感到沮喪。

其次,征服者集體作戰效果遠不如單獨廝殺效果好,而機甲類軍隊正好相反,這種戰爭機器聚集在一起後,戰鬥力不止是數學裡加法那麼簡單。一輛笨重的坦克可能拿一個靈活的騎兵無可奈何,但一萬輛坦克集團向前衝,別說一萬,十萬騎兵也會被碾得稀巴爛。

第一天後半夜,士氣大漲的人類軍隊主動發起了第二次主力對決,取得了比白天更大的效果,人類軍隊驚喜地發現一條有利於機甲兵種的作戰方式——連續高強度作戰。征服者再厲害,畢竟是血肉之軀,要吃飯、要睡覺、要休息。而機甲只是機器,有足夠的人員,只要換個人操作就行了,就算人員緊張,操作者的勞累要比直接靠體力戰鬥的征服者輕不少。轉移戰場時,征服者疲於奔命,機甲在自動駕駛狀態下,操作手甚至可以簡單的吃個飯打個盹什麼的。

戰役第二天,打順手的外地聯邦繼續窮追猛打,之前打了十多天仗的執政府軍隊終於頂不住了,開始化整為零,散落在遼闊的戰場上。外地聯邦以為敵人是在逃亡,卻沒想到這是梅爾人的戰術。改大規模集團戰為小規模散兵戰,發揮征服者最擅長的作戰方式。

為追擊敵人,暫編軍又恢復了以游擊隊為單位的散兵作戰,在戰場上與征服者展開了遭遇戰、突襲戰,雙方沒有再取得決定性的優勢,開始了糾纏廝殺,到處是戰場,到處是交火,局面變得膠著與混亂。

就在援軍與對手交火時,人類聯軍已經全部撤到地下基地中,二萬餘官兵,僅存不到五百人。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