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是夠了,我在來此之前一直和光復會的諸位同仁商談,總的來說,比起同盟會和興中會,我們和光復會的理念更為接近,特別是蔡元培、陶成章和章炳麟三位先生,他們都和我有過交談,因為理念相近,他們也勸說我加入光復會,只是我秉持蔣方震的意見,還是堅持主辦中華革命會。”

宋彪想了想,道:“如果大家的意見真的能統一,其實可以考慮兩會合並,宗旨還是喚醒更多國民參加到這場大革命中。”

很多人誤讀清末革命史,總以為同盟會革命黨為革命之主流,實際並非如此,革命雖然激進推倒了滿清,光復會和立憲派也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而光復會之革命思想基本和宋彪是一致的。

光復會精粹之極多,如果真能和宋彪的新華會合併為一,完全可以主導中國政局,在消滅滿清之後再和立憲派聯合,無論是在軍事力量,還是政治力量和群眾基礎上都要遠勝於同盟會,如許紹棠、魯迅等人也是光復會成員。

所謂清末之共和思潮為大勢所趨,此皆謬論,對中國這樣帝制根基深厚的文明古國而言,君主立憲其實更為穩固,民國之亂,正在於民眾、革命黨人和軍隊都無真正的共和思想。

如光復會領導人陶成章所言,革命就是改朝換代,恢復漢人之河山,而章炳麟則是帝制之根生蒂固的堅持者,縱然是蔡元培也長期持有此念。

袁世凱稱帝之敗,不是敗在稱帝,而是他一無立憲之思想,二無號令天下之根基,三不得民心,四是政敵太多。

聽宋彪如此一說,見他也有意和光復會合作,汪兆銘微微一怔,隨即道:“那倒也是,我回去之後一定會和蔡先生仔細商量。”

宋彪吩咐道:“不要拘泥於細節,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當聚眾而起,揭竿而上。不過,這個世上總是人多口雜,暫時涉及到我的部分還是用宋治中的化名吧,或者索性就不談姓氏,只說是治中先生。”

汪兆銘和鄭桂廷都默默地點頭,牢牢記住這一點,他們是在新華會在日本活動的兩大組織者,前者在前面活動,後者在後面支援。(。。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117章 總攬三省大權

在和新華會的同仁會晤之後,宋彪這才在晚上乘坐火車返回奉天城,此時,各國駐華使館都相信宋彪是要籍鐵路承辦之事,一次性確定除俄國之外的第二大合作方,爭奪鐵路已經只是一個方面,協助宋彪管轄整個東三省,並從中獲取更多利益才是真正的重點,這種競爭隨之也就更為白熱化。

義大利、瑞典、比利時這些國家首先出局,日本自以為有希望,實際上連一顆螺絲釘的合同都很難得到,美國無意和任何一國直接競爭,繼續保持中立態度,最後就只有英法德三國,英法德三方又不能結成同盟擠兌宋彪,局面對宋彪愈發有利。

然而,東三省鐵路之爭只是宋彪爭取金融主導權的誘餌,最終將鐵路的置辦權交給誰,他實際上並不是特別在意。

和法俄兩國達成了東三省金融改革的協議後,宋彪悄然乘坐火車離開遼東半島,兩天後的清晨時分回到奉天城。

在過去的一個月裡,東三省的人事補缺速度極快,在蔭昌的主持下,有超過六十名的新任官員在奉天省和其他兩省上任,其中最為重要的莫過於級別等同三省巡撫的東三省開墾督辦大臣唐紹儀。

趙宋之爭結束後,宋彪已經近乎是全攬三省大權,蔭昌、增韞、程德全三人俱不敢和他爭鋒,唐紹儀自然是更不敢,聽說宋彪清晨回到奉天軍部,唐紹儀上午就立刻乘坐馬車匆匆在蔭昌的陪同下抵達東陵軍部。前來拜見宋彪。

此前在和蔭昌的幾日商談中,宋彪和蔭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