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在英國海軍抵達印度洋之前,位於南亞大陸的英軍就可能已經被徹底殲滅,而中國海軍主力可能也雲集在這一海域,正等著缺乏航母和航空力量的英國海軍送上門。
在此事發生的兩個星期之前,溫斯頓。丘吉爾首相派遣不管部大臣亞瑟。格林伍德訪問美國和法國,希望就目前的亞洲事務達成一致,共同逼迫中國及亞盟讓步,結果卻很遺憾,雖然美國和法國在東南亞都有殖民地,但是法國同中國一直是特殊的戰略盟友關係,法國也不可能為了越南殖民地的宗主權同帝國在中南半島開戰,而美國則剛同中國達成《中美太平洋平等協約》,得到了中美互相承認兩國在太平洋均等利益和地位的承諾,不可能撕毀這一協約。
這意味著在亞洲殖民地的問題上,英國是孤立無援的,甚至因為持有最多的殖民地而被中法美共同排斥,從實際的國家利益考慮,美法實際上更樂意見到英國喪失這些殖民地的局面,這不僅有助於削弱英國的地位,也有助於擴大美法在這些殖民地的商業投資開發和擴張的機會。
譬如說印度如此龐大的事情,不管是美國,還是法國和中國,幾乎都很難獲得足夠的商業機會,完全不能同英國相提並論,以英國現有的實力而言,這是三個列強都不願意接受的情況。
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英國不可能單獨挑戰中華帝國在世界海軍領域的新霸主地位,更不可能挑戰中國在陸軍和空軍的絕對霸主地位。
幸運的是在拉什特號事件發生後不久,華皇陛下以最近十年來很罕見的情況在《中央日報》和《東正教篤信報》上同時發表了一篇社論,這篇具有明顯的和談意味的社論讓溫斯頓。丘吉爾首相和英國人看到了和平解決問題的希望。
很多人並不瞭解這件事背後的原因。
1941年4月1日,納粹德國只用了4個小時就殲滅了丹麥和挪威的軍事力量,這一軍事行動遭到了整個世界的反對,以德國在蘇聯掌控的原材料和資源,足以應付它打一場世界大戰,而德國之所以要攻佔挪威,除了擴張主義的貪婪外,其目標更是想要佔領挪威的水電系統和能夠生產重水的維莫克化工廠,而這一化工廠的持股權有一半控制在同中**部關係及其特殊的禪臣公司手中。
雖然在德軍發動閃電進攻之前,中央軍情部已經炸燬了該廠的主要裝置,銷燬了現存的重水,但這一情況還是引起了華皇陛下的特殊關注。
……
相對於德軍進攻丹麥、挪威所用的4個小時,中華帝國中央國防軍在同日本的戰爭中耗時兩年之久才攻陷東京的成績顯得無比晦暗,和帝國中央國防軍的整體實力完全不相稱。
這裡面的原因很多。首先,日本的軍事力量相對丹麥、挪威要強大很多倍,完全有資格位列於世界前十強的列強席位。其海軍規模在戰前更是堪稱世界第二或者第三的水平;其次,帝國中央國防軍在開戰初期的軍事力量過於分散,帝國陸軍在戰前總員僅同納粹德軍相當,所需要防禦的疆域面積卻是納粹德軍的25倍以上。分散的軍事部署完全不利於帝國集中足夠的兵力對日軍發動大規模的進攻。
這些情況隨著戰爭的持續發展而逐步改變,特別是在陳武上將替代蔡鍔將軍出任東北國防軍的總司令後,這一系列的情況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在軍事戰術領域,陳武上將也針對朝鮮和日本戰場作出了大量的編制及裝備的調整,在空地一體化和合成營戰術領域的突破更是大幅度的領先於世界軍事水平。
在攻佔長野縣後,張自忠的第三集團軍在12小時內攻克東京,3月28日,在北方聯軍結束烏拉爾戰役之前,東北國防軍的第4空降師佔領日本宮城縣。俘虜了日本昭和天皇及其他皇室成員,以及日軍大本營和日本戰時政府的大部分高層官員,基本結束了這場耗時兩年之久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