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德國無意真正的威脅,也不會進攻西班牙、瑞典和瑞士。
元首對軍方保證過這一點。
西班牙和瑞典超過7成的外資來自於中國,而瑞士有一半的金融資本也來自於中國,這三個地方才是中華帝國在歐洲的利益中心,只要暫時不威脅到這三個地方,中德之間就沒有過於激烈的矛盾。
世界很廣闊,完全能夠容納德國和中國兩個世界帝國。
至於納粹主義的那種反有色人種的誓言和各種各樣的行徑,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將覺得那些暫時還不是太嚴重的威脅,德國需要先強大起來。再解決一些負面因素。那樣,德意志民族就將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族群。
出於種種因素的考量,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將並不認為中德戰爭會像蘇德戰爭那麼激烈,因為雙方的實力都太強。都不可能徹底的消滅對手。透過戰爭證明真正的強者一方。最終就會順理成章的達成新的和平。
此外,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將真的認為他有把握打贏這一戰。
伏爾加河兩岸佈滿了堅固而繁瑣的防禦工事,比起前蘇聯。德國和中國的防禦工事都有著更為嚴格的體系化,伏爾加河雖然寬闊,但是河流並不湍急,只要有足夠的準備,並且能用炮火壓制住對手,強行渡河和架橋的難度並不是特別大,這也使得雙方都積極的致力於用防禦工事來強化防守。
密集的機關槍和水泥堡壘將兩岸武裝成兩個馬奇諾防線,這就是攔在中德兩軍之間的天塹,也是雙方最為頭疼的問題,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將其實更願意繞過伏爾加河,從喀山共和國的方向發起全面進攻,那樣更有利於裝甲叢集發揮閃電戰的優勢。
元首並不是這麼認為的,高加索地區對德國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德軍必須優先保護好這一側的安全,中央集團軍群的主要兵力也只能是部署在這一側。
對德軍來說,他們的一個優勢是控制著伏爾加格勒南方的地區,以及下游的兩個鐵橋,這使得他們可以快速繞過伏爾加格勒的正面和伏爾加河,從南方發起進攻,雖然在南線,中德佔領區之間還是以伏爾加河的東側河道為分界,德軍仍然要採取渡河進攻。
面對中華帝國國防軍這樣的對手,不管怎麼進攻都必然要面臨眾多的困難。
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將但願對手還和幾十年前的滿清時期一樣,只是表面上看起來比較強大而已,在中國的傳統軍事哲學中,兩軍狹路相逢勇者勝,德國沒有這樣的諺語,但在德國的軍事教條中,堅強的戰鬥意志和民族榮耀是最為強悍的戰鬥力。
仔細的觀察了片刻後,費多爾。馮。博克元帥同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將強調道:“戰爭距離我們很近,但是勝利離我們似乎變得遠了很多。”
說著這番話,費多爾。馮。博克元帥將望遠鏡收了起來,準備離開前線,他心裡很清楚對手的實力比蘇聯要強大很多,也許,他覺得中**隊的戰鬥精神不會比斯拉夫人厲害,畢竟是有著種族和文明上的差異,但是對手的數量和軍事裝備的先程序度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的因素。
關於文明的定性,歐美世界在這些年中一直有著較多的變化,過去,他們強調文明的因素就是工業化,而今天,當中華帝國的工業化水平已經超過歐美等國時,他們開始更多的強調文明的軟特性,比如民族的素質、現代精神、宗教等等,總之,歐美國家依然在文明的發展水平上領先於中國,領先於東方和有色人種。
這是必須的。
這種推論主要源自於英法,即便和英法嚴重對峙的德國,以及遠離歐洲大陸的美國也很快的採取同種觀點去考慮東西方的文明發展,其實背後還是根生蒂固的白人優越論。
這種事情根本不值得關注。
誰強誰弱,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