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235、柚238和核裂變反應陸續在國內的核物理研究中被發現,帝國此時已經具備啟動核武器研究計劃的條件,目前已開始了理論領域和前期預研的工作,而中科院也未對外公佈核裂變反應,相關的研究室轉入保密局直接負責。
劉家峽水電和同時修建的龍羊峽、李家峽水電站就有非常重要的責任去利用水電充裕階段提取重水,帝國的重水工程研究局就設定在蘭州,而核物理工程研究院則設定在漢中。
航天工程研究院分設於běi精、瀋陽、太原、西安、廣州等地,總部在běi精,目前已經完成了第一套衝壓發動機的研製工作,瀋陽航空工程研究院則完成了渦噴發動機的理論工作,正在進入第三期的實驗階段。
在這些大量的研究工作中,遠東財團是非常重要的合作方,遠東武器總公司改組為中國長城重工總公司,一直在秘密推進衝壓和渦噴發動機的研製工作,遠東財團的瀋陽飛機制造公司也參與到整個研究工作中,同中央直屬的研究院在201工程內相互配合,共同出人出力出資金,分享技術專利和生產製造。
按照現在的趨勢和進度,宋彪預估在1940年之前,帝國就能研製出第一枚核武器,考慮各研究室都有一些特殊的資料情報,起步就直接從內爆式發展,很可能在1938年左右就會研製出第一枚原子彈。
第一代的導彈基本在舊努年就能出現,巧年左右基本就能推出第一代的中程導彈,墜年左右大致就能完成第一代的中遠端彈道導彈。
所以說201工程,特別是201s系列的絕密工程還是非常恐怖的。
理論性的東西是比較好做的,比如說渦噴發動機,德國在20代就有相關的理論構想,帝國目前在渦噴、渦扇兩個理論領域上都有開拓,大部分還處於理論計算的領域,實驗性的東西也有,真要做出成品,並且考慮工業生產,這個週期就非常的漫長了沒有十年時間是很難做的非常好,我別是渦扇發動機,花二十年的週期去逐步的摸索和研究是很正常的事情。
其實帝國現在的工業水平和人才積累的厚度要比共和國一、二五時期厲害很多,共和國一五的時候才開始在雲南和鞍鋼研究炮鋼,當時基本還是蘇聯給技術,我們自己按照這個工藝圖進行試生產,一五的炮鋼還是很簡單的銀鋼,當時有兩個很難突破的問題就是鎳的冶煉和熔鍊,一五的時候我們連銀都不能生產,更別提如何熔鍊銀鋼。
這些技術和生產經驗實標上在19紀末期就己經突破了,特別是在20世紀的20年代發展的非常快。
帝國在這些領域就顯得很輕鬆,東北時期就透過和俄德合作解決了銀鋼、炮鋼的工藝問題,帝國在201工程之中還在遠東鋼鐵總公司內部完成了銘的轉式電爐催化工藝’在目前都還是領先於世界的,純度是一樣的,但是國內的生產工藝具備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利用率。
帝國目前的炮鋼生產工藝已經是世界級的領先水平,在宋彪看來的話,基本和共和國時期的70年代大致相當,這樣一對比就能看出帝國在基礎重工業,特別是冶金領域的水平。
帝國201工程在1925年就啟動了新的微晶鋼工藝研究,這個東西說簡單也簡單,微晶鋼就是要在冷軋的過程中採用惰氣保護和超高壓冷軋,這個高壓是正常的五倍以上,才能讓鋼鐵進入微晶水平。
要做這個研究,帝國得首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萬萬噸級別的垂直冷軋機,二是電子顯微鏡,一大一小,缺一個都無法研究整個微晶鋼體系。
70年代以後’世界上的航母、潛艇主流鋼材都屬於微晶鋼和準微晶鋼領域,這些鋼材擱在海里20年不生鏽,也不用消磁,共和國是計劃經濟大時代,70年代雖然有這個研究基礎,但也一直沒有搞,後來將航母拖回來才發現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