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整來提高“快”,透過人數增多和輕武器裝備的特殊化、精銳小股部隊來提高“猛”。
良弼採取的這種北洋軍六鎮分散佈置的特點,恰好就給東北新軍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舞臺,在軍部採取了備用作戰計劃後,各師部迅速調整裝備和後勤部署,以快速的輕機動方式急行軍。
第一騎兵師將師部的輕型騎兵炮的炮彈供應量直接削減一半,在保證迫擊炮彈和輕機槍彈的基礎上,以24小時180公里的速度快速前插,要求在36小時內切斷京漢鐵路線。
全軍以36小時為總運動時間。在1910年7月26日凌晨4點之前,各部都要部署到位,將北洋軍的六鎮全部切割開,集中主力部隊攻擊京師的第一鎮和第六鎮。
考慮可能和北洋軍在京師形成較為長期的對峙局勢,第五步兵師和第一炮兵旅緊急加快進入關內的步伐,優先抵達開平縣,要求在72小時後完成增援第二、第三步兵師的準備工作。
奪取開平縣之後。東北新軍就像是高速旋轉的電鋸,以切開一切的架勢割向北洋軍,而直到這時。在京師的陸軍部尚書良弼才彷彿是突然驚醒,要求將京津、京奉鐵路的列車全部抽回京師,下令將第二鎮、第四鎮、第五鎮北洋軍都抽調回京師。
抽調列車的意義不大。並不能阻止東北新軍的前進,因為東北新軍從關內抽調的列車更多,在開平縣也控制了一定的列車,何況東北新軍擁有充足的人力和馬力,並不完全依賴於鐵路。
北洋軍六鎮回撤京師是有必要的,第五鎮駐紮在濟南,那是根本來不及了,第二鎮在保定,第四鎮和第三鎮的殘部都在天津,現在能否抽調回京師就是拼時間。
北洋軍的主要缺點就是輜重部隊數量跟不上。它是模仿德軍師團,同時又縮減輜重部隊的新軍,在蔭昌率領北洋軍南下鎮壓革命軍的那段歷史中,輜重和運輸能力的匱乏是導致北洋軍大規模混亂的主要因素之一。
但是,北洋軍各鎮都駐紮在有鐵路的地段。他們可以透過鐵路快速機動,這就要看他們是否願意快速返回京師,如果他們願意放棄輜重,跳上鐵路就跑,那當然是能搶在東北新軍之前回到京師。反過來,假如他們還是將彈藥、火炮都搬運到鐵路上。那就很可能在半道被東北新軍攔截。…;
雙方都在拼速度。
至少良弼在和宋彪拼速度,恍然驚醒的他和載灃都忽然間明白,他們所謂的退讓和拉攏,以及他們開出的那些看起來應該是很貴重的條件根本無法說服宋彪。
京師裡早已是一團混亂不堪。
不可能擋住東北軍的那種呼喊聲此起彼伏,醇親王載灃這兩天都沒有回家,他一直住在軍機處裡,整個人就像是忽然之間蒼老了幾十歲之久,甚至有種精神恍惚之感。
衙門來來往往的官員如此之多,每個人都想要找他說什麼,可他似乎是一句話都想不起來,一句話也聽不進去,他找良弼找了過來,兩個人守在花廳裡商量對策。
良弼找了一張軍事地圖,顯得很慌亂的指指點點的說了一大堆事,可載灃根本沒有聽明白幾句,他已經思緒凌亂,直到前天,他還在擔心南方的起義軍打下武昌,順著京漢鐵路一路打到京師。
他將希望寄託在東北軍,不惜分封宋彪為王,想要借東北軍鎮壓反叛,可沒有想到封王的訊息還沒有送到東三省總督府,東北軍也反叛朝廷了。
都該殺,都該殺,都要千刀萬剮,凌遲處死。
他咬牙發狠,他恨死了這幫不知道忠君之道的無恥之徒,他早就知道這些漢人全部都是不知廉恥的下賤畜生,他對這幫漢人早已仁至義盡,留夠了活路,這幫人還敢造反。
都要凌遲處死,株連九族。
他們難道就不知道造反都是要株連九族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