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的封建自給自足經濟社會中,在金錢無能、強權無效的情形下,這些不可缺少的需求如何解決呢?只有一種辦法:贏得別人的好感,讓他們自主自願來幫助我,除此之外,別無它法。

這是道德環境的第一個特徵:強權無效,金錢無能。

大家都知道,為了想讓別人幫助自己而對別人示好,誰有用就巴結誰,這絕對不是道德,這時做再多的好人好事也是功利的,也是自私自利的變種。因為他的動機不純。為了自己去做好事,怎麼也跟道德挨不上邊。但是,現實又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行為動機純不純,表面上是看不出來的,一件事兩件事也品不出來,必須經過長時間的相處才能洞悉。想將這些勢利的做法剔除出去,使得那些運用勢利手段的人達不到目的,獲得不了別人的認可,這個環境還必須要有另外一個特徵:封閉穩固長久。在這裡,眾人彼此生活在一起,幾年幾十年上百年不變,彼此之間是24小時 X 365天 X N年的完全式接觸,你要跟這些人在一起,要在一起,你不想跟這些人在一起,還要在一起,你沒有選擇。在這種環境中彼此之間非常熟悉、瞭解透徹,對一個人的認識深入骨髓,這使虛偽、欺騙、誇誇其談失去了存在空間,使誠和信有了價值。在此,每個人為了獲得別人的好感而去做好事,這個目的是不可能得逞的,因為你的動機不純。既然你是為了自己而做好事,那麼,自然而然,就會有用時朝前,沒用時朝後,誰有權有勢就拼命巴結,誰沒用就不會理睬,自己有求於人時就趕快笑臉相迎,不求人時就冷若冰霜,自己求人的地方多時就對誰都好,自己一旦強大起來別人都求自己時,他立馬變得高不可攀、誰也不搭理了。。。。。。總之,在漫長歲月中,一個人若不是出於真心的善良,做好人好事是堅持不了長久的,理智一疏忽,就會露出本來面目。一旦露餡,被別人發現真相,你做好事不是真正為別人而是為了自己時,就沒人會喜歡你了,以後你再努力,也是白搭。人們對你的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難再改變了。你有困難時,對你這樣的勢利小人,別人就不會真心實意主動去幫助你了,你的目的也就達不到了。反過來就是說,想達到讓別人自覺自願地來幫助你的目的,惟有真心善良之人。在漫長的封閉的環境中,什麼事都會發生,想始終如一地行好事做好人,就必須經受住權勢地位、金錢、威逼利誘等嚴酷考驗,做到如孟子所說: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一切假為別人真為自己的,都經不起這時間實踐的檢驗,都經不起這完全式接觸的考驗,都跨不過一道道由權勢財富親情榮譽等考驗架起的鬼門關。惟有真心向善,有優秀的道德品質做保證,你才能經受住這一道道考驗,才能最終獲得公眾這種一致的好評,才能在困難時刻獲得眾人主動的幫助,才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一順百順,生活事業越來越如意。惟有此時此境,一個人心為別人而想,情為別人而系,利為別人而謀,才有了無上的價值,才不是唱高調,才會成為人人的追求。道德就不得不產生並茁壯成長了。也惟有在此時,有道德的人行道德之事時,才能不但施之則樂,而且是樂之有理樂之有據,沒有不樂的道理。

道德環境必須具有這兩個條件且要同時存在,缺少哪一個,都產生不了道德。

這兩個條件同時存在的環境,在現實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封建經濟時代的農村村落。由於法律上的平等,強權不存在了;由於村莊人口稀少,有錢也買不到任何需要的東西,有難事就要找街坊鄰居親戚朋友。由於生產力落後,財富的有形化,運輸手段的落後,使每一個小村莊都是封閉的穩固的且是相處久遠的,是幾十年上百年多少代人之間的完全式接觸,這導致彼此之間知根知底,毫無虛假可言,你的心思若與你的言行有矛盾,別人立刻就能從你的眼神、反常的一個小動作看出來,根本不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