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威廉的任命依然採取不配合的態度,這導致政府的預算遲遲無法透過,一般遇到這種情況,首相在協調無效的情況下只能宣佈辭職,否則政府就難以開展工作。

這場政治危機最終是靠著威廉在議會發表的一番聲淚具下的演講得到圓滿解決。“我和比洛私人關係良好,十年來,我的每次出訪都是由他陪同,我對他的信任始終如一,但是想在的德國需要的是一位怎樣的首相?他應該具備怎樣的才華和能力?45年前,當俾斯麥站在這個臺子上講話的時候,普魯士面臨怎樣的國際形勢,為了達成德意志的統一他又做了些什麼?想必這些往事大家都是瞭解的。現如今,我們的國際形勢依然並不太平,一位深受軍隊愛戴的首相,一位能夠帶領我們走向勝利的首相才是我們保持現下和平局面的最大保證。”

“十幾年來,我在波茨坦近乎苦行的生活從未向世人提起,那麼今天我就告訴你們,這個世界對於我來說早已沒有任何吸引力,唯一支撐我生存下去的理由只有一個:在我的有生之年,盡最大努力捍衛德國的文明、榮譽和財富,併為我們的子孫後輩創下一片足夠他們生存繁衍的土地,獲取我們的民族賴以發展和繁榮的資源。為此而已。”

“現在擺在你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條就是尊重我決定,承認戈爾茨首相的政府,那麼我還繼續是你們的國王;另外一條就是,你們堅持你們的意見,那麼我將不得不放棄我作為國王的義務,從此德國將成為英國式的議會制國家。”

……

威廉的演講在德國乃至國際引起了軒然大波,不過德國的新聞界和知識界普遍傾向於支援國王而反對議會,用一位著名政治評論家的話說: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一個原則問題。我們已經失去了上帝,不能再失去國王,否則這日子真沒法過了。

說這句話的語境是在《尼采全集》剛剛出版的情況下,尼采在1898年逝世後,他的妹妹經過幾年的工作,把遺稿整理好的遺稿統一交給瑞士的巴塞爾大學出版,歐洲學術界隨即掀起了一陣尼采熱。

對於從小就生活在哲學和宗教氛圍濃厚的德國人來說,上帝便是一個人生命的全部,尤其對於南德地區的天主教徒更是如此。所以當尼采發出上帝已經死了的疾呼,人們不禁要問,上帝已經死了,人類何以維生?

幸好,我們還有國王,所以如果國王再沒有了,這日子真就沒法過了。(從終極的意義考慮,人類的生命是沒有意義的,他往往是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叔本華語),但是上帝的出現為這種無意義的生命賦予了意義。彼岸才是我們生命的終點。在世紀之交由於各種學術思潮的出現,比如社會達爾文思想,使得人們對上帝開始懷疑,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尼采發出上帝死了的疾呼,他的意思是人們自己放棄了上帝,這將不可避免的走入虛無主義的死衚衕。基督教和神學類似中國的佛教和佛學的關係,其實是兩碼事。)

在輿論的壓力下,議會各個派別均發表公告,表示承認威廉國王對戈爾茨首相的任命是有效的。

戈爾茨上任後果然沒有讓威廉失望,他發揚了德國的鐵血精神,在非洲進行了大規模武裝拓殖,將數百萬不願被改造的非洲人驅逐到沙漠或者叢林之中,此舉使得德國在非洲的種植園和牧場面積都擴大了兩倍以上。由於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德國前往非洲的移民大幅增加,到1913年,德國在非洲的白人人口突破二十萬,殖民地和德國本土的貿易額佔到了德國全部海外貿易的8。5%,比十年前增長了十倍。

在當年德國進口的價值3億馬克的植物油料中,有四分之三來自德屬西非,此外,德屬西非還解決了帝國全部的可可需求,衣索比亞則提供了全部的菸草和一半的咖啡來源。

查德南部和赤道非洲北部的棉花產區迅速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