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公明是管理朝廷財政的高官,他的兒子管理東南東路財政,如今兒子不但涉嫌貪汙,而且還有與北人私通的跡象。羅公明的地位立即變得尷尬起來。羅克誠被拘至御史獄當天,羅公明就上表告病,閉門休養了。有些交情深厚的官場同僚深信這是一場冤獄,不避嫌疑趕來探望,羅老頭兒大門緊閉,一個不見,讓他們俱都吃了閉門莫回去。
時風言風蔣傳開,整個朝廷震動,,
※※
楊浩對此一無所知。他這兩天忙得很小連“如雪坊”都難得去上一趟。趙光義請了聖旨回來,各處望火樓、消防鋪兒開始建造,從開封府中選拔抽調官吏、從廂軍中選拔年輕力壯、手腳靈活者充任鋪兵,購買、建造斧鋸繩索、水囊、水車,這些事他都要操勞。
而且程德玄那裡也碰到了釘子戶,那些不肯拆毀違章建築的都是達官貴人,程德玄也不傻,百姓罵聲再大,他只要討好了上官,一樣春風得意,前程似錦,得罪了這些達官貴人可就沒有他的好果子吃了,他立即從拆遷急先鋒變成了縮頭烏龜,每天跟在楊浩**後面吐苦水、訴冤屈。拆遷進度為之停止
楊浩卻不管那些,得罪的朝官兒越多他越安全,他才不怕那些達官貴人有不少可以直達天聽,會說他的壞話。壞話說的越多,懸在他頭頂上的刀把子就越軟,他還求之不得呢。當下楊浩就興沖沖地捧著趙光義請回來的聖旨,擼胳膊挽袖子親自上陣了。
那些達官貴人們其實不太在意那些違建小擴建佔了道路的柴屋垃圾棚,他們只不過是覺得自己地位尊崇,如此受人擺佈太沒面子,所以偏要置這口氣。如今程德玄滾蛋了。卻跑來一個楊浩,這楊浩當日金殿面君,悍然篡改《出師表》,大言不慚,堂堂皇皇,早就成了官吏們眼中的笑話。背後都叫他大棒槌,嘲笑他不習文化,於官場中事一知半解。
可是面對這些刁鑽的釘子戶,聰明人都沒辦法的時候,這個大棒槌想出來的法子卻比誰都有效,他每到一處,直接把聖旨一供,然後就指揮人扒柴房、推垃圾屋,你府上的總管來了堅決不給面子,你要是自降身份親自出面。軟硬兼施、不陰不陽的話兒還沒說出口,他就把聖旨舉腦袋頂上了。弄得這些官吏又好氣又好笑。
這麼一個務貨,誰肯與他鬥閒氣,而且這愣頭青不管你官大官小,一概不給面子,所以頭一家被拆的官兒還有點火冒三丈,再看他拆第二家,那家比自己官兒還大,他一樣不給面子。倒是平心靜氣了。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這一來楊浩在民間卻名聲大好。就連那些被勒令改建爐灶、或者拆了蝸居外柴棚的百姓也是隻罵程德玄,而對楊浩大生好感。本來嘛,出於仇富心理,他們看到那些達官貴人在楊浩面前弄得灰頭土臉就覺著解氣,再加上他們自己的棚子被拆了,要是那些當官兒的卻不拆,他們能服氣麼?
程德玄對著他們這些無權無勢的老百姓就有威風,到了這時候”瞧瞧。嘖嘖嘖,還得人家愣頭青”。尤其是這個愣頭青把前任宰相王浦家的違建棚屋都給拆了,無論是官是民,誰還不服氣?
王浦可是大宋的開國宰相,甚受趙匡胤器重,當初也有個二愣子冒犯他,那個二愣子叫王彥升,乃是大宋開國大將,善擊劍,詳號“王劍兒”當初陳橋兵變後,他是率先回城,把忠於周皇帝的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在京巡檢韓通殺掉,阻止了武力反抗的大功臣。
但是這個涔人一口氣兒把韓通全家都殺了,這就違犯了趙匡胤“不得有秋毫犯”的命令,結果趙匡胤大怒,發誓終生不授其其節。也就是說他再怎麼做官。也升不到節度使這個位置上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他畢竟是趙匡胤最寵信的武將之一,仍然還是予以重用的,他被任命為鐵騎左廂都指揮使,兼京城巡檢,維持京城治安。結果有一天晚上巡城已畢,便跑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