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上,拿著笨重的鋤頭,學著爺爺的樣子,對著一塊長方形的土地進行翻土,然後挖出一個窩,這樣方便種植種子。和妹妹一起把種子撒在剛剛挖出的窩裡,然後,又興奮的搶著施肥。一整天下來,弄得身體疲憊,痠疼。第二天,也不願意再堅持去土地上做工。
這年夏天,妹妹和我被曬得黝黑。比先前看起來更健壯了些。可是,母親說,我們又黑又瘦。
散心記(六)
到了小南海。大大的石頭上顯赫地刻著小南海的字樣。字型顏色為鮮紅色。售票處旁邊,立著以石頭建築的時鐘。時針指在在八點,分針指在五十五分。
他去買票,我立在剪票處等候。
天空有些微微亮的光線投射在地面上,但是,又飄著些雨滴。
他說:“天氣可真怪,既出太陽,又在下雨。”他的話讓我想起小時候的小童謠:
又出太陽又落雨,
麻雀大嫂在嫁女。
。。。
我們並肩行進在進入小南海的公路上。天空變得很靜,就像這周邊的環境,除了一些由地震後留下來的大大小小的石塊,就只有我和他兩個人。沒有對話,沉默地走著。
這時,他說:“小南海是1859年的地震留下來的地震遺址。那是在咸豐帝的時候,發生的一次地震。當時沒有一個人逃脫。所有的房子都被沉沒在深深的湖底。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從湖面看見水底的房頂。”
:“可是,它為什麼叫小南海?”
:“我怎麼會知道。”
因為這裡的山,還是因為這裡的水,我想,只有我走過之後才能得知。
環顧四周,全都是因為地震而垮塌下來的石頭。大的,小的。成塊的。經過時間的雕琢,石頭上已經自成一林。有些小樹,也有些小草,茂盛地生長在石頭坡上。碎石堆積起的小石峰,自成了小南海一大奇特的石觀。有些是天然雕塑,有些是後來人工建設。在小石頭山上,有工人們修葺的石階,可以供遊客攀援到頂峰,望向更遠的地方。
他說,那邊是大塊巖。我向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對面的崖面高聳挺立,均勻鋪開。橫截面露出慘白的色彩。接著,他又指著下面的崖面。他說,這是小塊巖。仍然是脫落得均勻的崖面。我想當時的震級比較大吧,要不然,岩石不會垮塌得如此迅速均勻。
已經進入小南海的中心區。可以看見洩洪區。有寬闊的湖面。這就是地震後留下的湖。湖水清澈,有微風拂動湖面,蕩起微微的波瀾。一層層將水推到湖邊。湖水中央有寬闊的小島。島上有濃密的樹林。湖水邊,似乎還有人在清洗物品。
我說:“那邊的小島,可不可以去”?
他說:“可以,這裡有小船或者快艇可以開過去。”
可是,最終,我們沒有選者去中央的小島,而是選擇步行,環繞湖周。
喜愛的東西需要保持一段距離,才會覺得她完美。
走過一段林蔭小道,我們看見湖面上有一段吊橋。吊橋是用鋼筋混泥鋪底,面上,鋪著統一的木製板塊。一塊,一塊,拼湊成堅實的橋面。踩在上面覺得踏實安定。
他做出搖晃吊橋的姿勢。可是鋼筋做的橋太堅固。並不會因為搖晃而動盪。
矗立在橋上,任湖面的風騷亂髮絲。腳底的水,碧綠。清澈,但不能見底。或許是因為湖水太深的緣故。水紋很有條理的在風中起伏。他說,腳底因為是水面,所以,總覺得垂直距離不高。若腳底是岩石,站在吊橋上俯視,應該會讓人覺得險峻。
我沒有接應他的話,只是沉默的望著水面。一整片的湖,在清澈的天空下,顯得安靜。
經過吊橋,我們開始攀援山梯。山梯不陡,可是,從下向上望去,顯得路徑太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