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廣弼與王宣在大名府會師後開了一個軍事會議,王宣建議趁機南下,將宗弼徹底剷平,但曹廣弼最後卻認為宗弼仍有一定的戰鬥力,而漢軍後方卻還有許多大問題沒有解決,眼下還不是徹底剷除他的時機。他的想法是且沿河佈防,將宗弼限制在黃河以南,等漢廷完成了對兩河、陝西的統合後再繼續進兵,收取河南。王宣雖然覺得這個建議太過保守,但見曹廣弼甚是堅持,便沒有作太過強烈的反對。

曹廣弼的決定傳到塘沽後,楊應麒卻十分高興,韓昉也道:“二將軍甚有遠見!”

楊應麒反問:“二哥如何有遠見法?”

韓昉道:“二將軍這個決定,一來是怕宗弼狗急跳牆,我軍損傷過多,二來也是擔心宗弼一滅,我們從此就要和江南小朝廷正面衝突了。”

楊應麒微笑道:“不錯!現在我們正需要花大精神、大力量來整頓兩河、陝西,若能和宋廷有個緩衝,事情會好辦得多!”

這時宗輔已被圍困於燕京城內岌岌可危,宗弼又被曹廣弼限制在黃河以南,金政權東路軍的腦與河北各地方政權的聯絡便完全切斷。從塘沽南下的兵馬沿途喝降,不半月間河北東西路全數易幟。陳顯向河北各地派遣屬官,已經到達塘沽的李階也著手建立河北東西路的司法系統,以代替原本有州縣官員兼管司法的制度。漢廷中樞派往各地的法官先在河北東路紮根,然後又慢慢進入河北西路、河東路,這一切都在按部就班中進行,儘管李階之前已經作了大量的準備,但在他的程序表中,陝西地區的司法變革也得在來年才能全面展開。

八月中秋日,陳正匯帶著他的下屬官僚回到中樞——這時大家心目中的中樞,已經不是遼陽府或者津門,而是塘沽了。而當河東馬擴帶著虞琪的述職報告書進入這座因為政治因素而生機勃勃的濱海城市時,已經是九九重陽節,和馬擴一起來到的,還有準備進入中樞樞密院待命的原陝西轉運使郭浩,楊應麒率眾文臣為他二人洗塵,而眾臣則藉機同賀楊應麒弄璋之喜。

從七月上旬到九月上旬,兩個月過去了,但燕京還是沒有攻陷。倒是河北東西路的人民已經不再需要飽受戰火紛飛的痛苦。戰亂之後,治安問題通常都會十分突出,為了應付這種情況,幾支經過特殊訓練的隊伍在河北平定之後仍然穿梭於各個州縣之間,集中打擊聚集在山野中的寇盜,不過對地方治安最有效的手段,其實還不是**,而是賑濟招撫,尤其是稅收減免的政策起到了關鍵作用。漢廷派遣下去的官員每到一處收復的州縣,第一件事情就是張貼榜文安民,榜文的第一條通常就是按各個地區的具體情況減免農業稅。

“說漢王,道漢王,漢王來了不納糧……”

這樣的民歌傳到楊應麒耳朵裡時他忍不住起了一陣雞皮疙瘩,第一反應就問跟他說這民歌的陳正匯:“這誰編的?”

陳正匯微笑道:“我一路北上時聽見的。沿途民眾對此都很高興呢。”

楊應麒忙叫道:“這真是胡說八道,誰說不納糧的?也就是一些地區減免一到三年的賦稅,等元氣恢復過來,該交的還是要交的。”

陳正匯哈哈笑道:“那不要緊,那些農夫也不全是傻瓜,只要能給他們一兩年時間讓他們安生,也就夠了。七將軍你又不是不知道,這幾年宗弼為了應付戰局對河北征斂得好厲害,便是中產之家也多有破產的。現在我們按遼南的稅法來徵收,便是不減免,百姓們也活得下去。”

楊應麒道:“這我也知道,只是我總是覺得這民歌不好,感覺怪怪的。”

陳正匯笑道:“七將軍你嫌它不雅麼?嗯,雖然不雅,不過很好用啊。很多盜賊就是聽了這歌才回家種田的。畢竟大多數人做強盜都是迫於無奈,沒飯吃才鋌而走險的。”說到這裡陳正匯忽然長長一嘆。

楊應麒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