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故而吳佐一言罷,大殿之中雖然譁然,但也沒再竊竊私語。
啟善從吳佐一手中取了要呈遞的資料,雙手遞在天子手中。
陳翎接過,低頭翻了翻。
吳佐一是御史臺的老人,言官本就有諫言之權,即便這大殿中都覺得是吳佐一在無理取鬧,譁眾取寵,她作為天子都是要看的,這是給吳佐一顏面,也是給御史臺顏面。
古往今來,天子在早朝上都斷無沒有理由便讓御史臺下不了臺的道理。
這是其一。
其二,陳翎也確實想看看,能到吳佐一手中,讓吳佐一這個御史臺老人都覺得可以用於懇請的佐證資料,究竟是什麼?
陳翎仔細翻過。
舉證了很多湖城當地關於人證,物證的描述,這些描述,足以讓大理寺徹查湖城官銀失竊一事與平南侯府的關聯。
陳翎早前就看過這些資料。
對方很謹慎,這些舉證資料同她早前看過的一樣。
而最後,又附了湖城當地府衙的懇請書,說大理寺無作為,雖然數月以來,一直有官員在查探,但查探之事,一干證據和敘述都清晰確鑿,但大理寺卻強壓下此事,數月未果。
陳翎是在範玉的信上見範玉說起過,大理寺是有官員在查探此事的。
這封懇請書行文環環相扣,合情合理,難關御史臺會義憤填膺。
此事常世勇怕是輕易躲不過去。
但常世勇是大理寺卿,對方不用將矛頭直指他,也並無好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借彈劾常世勇之事,實則是將平南侯府推到風口浪尖,讓此事不能在明面下妥善處置。
陳翎一面看著,腦海中一面思緒著。
大殿之中,有人忽然開口,「吳御史,此事過了吧,平南侯府怎麼會同湖城官銀失竊案有關?大理寺每日這麼多案件,這種案件多半是空穴來風,常寺卿未必就能看得過來,而且,如果真的事關平南侯府,同朝為官,更應謹慎,常寺卿此舉並無不妥啊。官銀失竊是大,但事關朝中要員,謹慎些總是好的呀!」
吳佐一輕嗤一聲,「老臣乃御史言官,上達天子,下察百官。你又不是平南侯府,湖城官銀失竊之事,你怎麼就知道與平南侯府無關!」
「這!」對方噎住。
吳佐一繼續道,「常大人也是這麼認為的嗎?」
天子都沒吭聲,常世勇也沒吭聲。
此事乃天子授意,御史臺忽然跳出,他要如何說,都要看天子的意思。
但吳佐一再次點到他的名字,常世勇不好不應,便也手持笏板至殿中,「此事尚未查明,不好言說。」
這是大理寺慣來的官腔官調。
是要和稀泥。
吳佐一冷笑一聲,「蒼天可鑑,古往今來,富庶之處還盜竊官銀的例子比比皆是,這種例子不是更應該謹慎嗎?常寺卿身為大理寺一干官員之首,難道這都想不明白?!」
「這不比旁的貪汙受賄更值得警醒嗎?!」
吳佐一這番話出,擲地有聲,更是殿中掀起滔天巨浪!
富庶之處盜竊官銀……
方才還根本沒往此處想的官吏,都在吳佐一一番話後,紛紛背上冒出了冷汗!
疏忽了,早前怎麼沒想到的!
富庶之處盜竊官銀,還能是做什麼的!
朝中各個都是人精!
方才是因為平南侯府這個名稱的緣故,才人人都未往此處想!
但細思極恐……
光是這些風聲都足以積毀銷骨。
這事要麼常世勇同他們一樣,壓根兒沒往這處想過,但若是想了,應當知曉此事大理寺做不了主。
常世勇就是想壓,也